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原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亚洲开发银行合规委员会原主席唐丁丁:携手多边金融机构 加大支持资金发力

2021-10-17 17:05:2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冯实

  国际在线消息:10月16日,第六届深圳科技影视周暨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在深圳启幕。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原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亚洲开发银行合规委员会原主席唐丁丁致欢迎辞。

  以下是唐丁丁发言实录:

  首先还是借这个机会感谢大会的组委会邀请我参与会议,祝贺本次会议可以成功举办,并且取得圆满成功。刚刚部长把涉及到的碳金融做了一个全面的概述,特别是和大家分享了我们需要多少钱。数字很多,不管是110万亿美元,还是130万亿人民币,还是139万亿人民币,还是480万亿人民币。现在的说法很多,但是核心和大家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钱从哪里来,第二个钱应该向哪里去。

  各位可以看到我在金融机构先后工作了十几年,共从事了二十多年的职业经历,现在担任亚洲开发银行的高级环境顾问。这些经历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解决很多重大全球环境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有良好的意愿,不能只有我们所谓的情怀,还需要思考我们有没有能力实现这样的一些目标。

  其中核心的一部分是部长刚刚提到的我们的资金来源,不管是气候变化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因为昨天才刚刚结束了生物多样性大会的第一阶段性大会,会议得出的结论也进一步印证了刘部长说的三大问题:政治意愿的问题和技术问题以及资金的问题。今天我们这个环节讨论的是金融问题,也是资金问题。

  下面,我想和各位简单分享一下我们应该考虑钱从哪里来,可能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么用的关键问题。首先是从哪里来,自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在里约签署并且全球联署之后,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目前,各国普遍反映,干这个事情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经过了五年的漫长的实践,到了1997年创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这次良好的实践解决了一部分资金的问题。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CDM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筹措的资金没有被有效的应用到解决气候变化;有些资金成为了一些企业和机构的盈利的收入。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讨论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2001年联合国开始考虑如何在全球环境基金平台上创立一个专门解决气候变化的基金。气候变化专项基金应运而生,挂在了全球环境基金名下。之后没有多久,各国觉得只有减排的基金还不够,还应该有适应性的基金。到了2002年、2003年又开始创立了一个碳适应的基金,也就是气候适应的基金。

  这个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资金需求的问题。历史的角度把我们带到了哥本哈根,这里的会议创立了一个新的承诺,就是发达国家承诺要在2010年到2020年每年大概投入捐款达到200到300亿,到了2020年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筹资的规模。当然这些都是公营的,没有私营和民营的情况。哥本哈根承诺力求在2010年兑现,为了用好这个资金,联合国创立了绿色气候基金,地点设在韩国,督促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

  到了2015年,《巴黎协定》再次明确,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仍然是资金问题。我认为,这说明资金的问题没有通过以上实践得到很好的解决。资金仅靠公募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按照刚才刘部长说的,如果到205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整体的资金需求保守的估计是110万美元,我们从现在开始算每年需要多少钱、我们每年可以筹措的公共资金是多少钱,缺口是巨大的,怎么办?现在很多的机构都在想办法,其中我觉得比较有效的一个办法是,金融机构发力。所以我们期待着很多金融机构能够进一步携手,特别是多边金融机构和世界银行,比如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复兴银行,这些机构应当发挥率先模范的作用,解决资金的问题。

  据我所知,这些机构准备在未来不久发出一个倡议,他们要向全球承诺,进一步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这方面的投入。比如欧洲投资银行已经承诺要到2030年前,实现投入气候变化的资金不会少于总体银行收入的50%,我现在所在的亚洲开发银行也承诺2025年整个用于气候相关的投资不少于50%。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多边金融机构都在陆续做出社会承诺。尽管数量还是不足,但是肯定比以前多,最重要的是可以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引导全球公私营金融机构考虑将他们的资金流向气候变化领域。

  10月21日,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一个论坛上,中国的金融机构将联合发出倡议,创建气候友好型银行。这个是以中国的金融机构为主,但是也欢迎国际上其他金融机构加入的国际化银行。其实现在有很多家银行希望将自己打造成气候银行,而且已经进入了酝酿准备状态。比如欧洲投资银行预计到2030年实现承诺,并且将名称调整为欧洲气候银行。

  中国的华夏银行也正在积极地努力。就在10月15日,由银保监会牵头,拉动了全球60多家金融机构和组织,发起了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言书,承诺在未来将资金和关注流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方面。大家都知道,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协同关系。未来我相信,用于气候的资金也会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也会流向气候保护,两者是唇齿关系。

  我们的钱应该流向低碳。目前针对全球燃煤电场的投资中,最多的援助类资金主要来源是中日韩三国,其他的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早在十年前就停止了煤电类的投资。我们宣布停止投资燃煤类项目的几个月之前,日本和韩国他们也宣布了不再支持境外的煤电投资项目。

  我个人希望这个决定会影响到国内对煤炭的一个支持和投入。中国的发展需要能源,但是怎么样提高我们煤炭资源的效应、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怎么进一步在现有的电力产能的基础上将煤电资源发挥到极致,这个是目前我们解决碳达峰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资金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认为我们现在解决金融的这些问题,碳金融的问题,既要考虑这个钱从哪里来,也需要思考我们钱应该向哪里去、不应该向哪里去,要疏堵结合。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发言,谢谢!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国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