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整体水平保持良好态势,资本输出增加。据商务部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非金融投资金额超4000亿人民币,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我国对外投资形势大好
2019年1月至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的408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432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7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68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2019年1月至7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49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新签合同额820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6.5万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7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7.2万人。
其中,据《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谈2019年1-7月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情况》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7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额7225.8亿元人民币,执行额4622.6亿元,分别增长7.4%和13.9%。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447.4亿元,执行额2789.8亿元,分别增长18.6%和12.5%,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
德国科技市场前景大好
面对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发展瓶颈,企业出海成为各大企业转型方式和目标但“走出去”的市场选择则成为一个难题。2月5日,德国政府发布由德国经济部长阿特迈尔本人亲自撰写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该草案提出德国要跟中美两国开展产业竞争。该战略将钢铁铜铝、化工、机械、汽车、光学、医疗器械、绿色科技、国防、航空航天和3D打印共十个工业领域列为“关键工业部门”。该战略旨在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工业领域,提高工业产值,保证德国工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力。根据该战略,德国计划到2030年将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至25%,在欧盟经济附加值总额中占20%。
德国政府将持续扶持这些部门,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廉价的能源和更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并放宽垄断法,允许形成“德国冠军”甚至“欧洲冠军”企业以提高德国工业的全球竞争力。
德国经济部长阿特迈尔希望通过加强国家援助保障德国的就业岗位并为打造新的龙头企业创造条件。他提到西门子、蒂森克虏伯、德意志银行和德国的汽车制造商是成功的榜样,欧洲层面则当属空客。德国产业战略升级将扶持重心放置在传统的工业领域和部门而电动汽车、数字化、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将可能成为我国科创企业延伸的工作台。
中企走出去将迈入新阶段
借助草案出台的“东风”,驻德国经商参处公参王卫东于7月30日在公参处内应约会见中国游族控股总裁鲁俊,双方就游族在德并购项目、德国投资环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游戏产业带来的新机遇等议题进行了交流。8月9日,王卫东公参应约会见德国电商协会主席普罗斯曼,双方就协助在德中资企业了解并遵守德国《包装法》、推动中德电商领域合作等交换了意见。
近年来,中德经贸关系密切,双边投资增长迅速。伴随着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的出台,德国将成为中国科创企业海外发展的有利市场。(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