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产业力 |   会员页面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丨王学堂:12年践行复议为民 扎根基层化解社会矛盾

2019-02-18 11:05:15  来源:南方网  编辑:邢亚琪   责编:许炀

【法制视线】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丨王学堂:12年践行复议为民 扎根基层化解社会矛盾

  近年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建设法治政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2018年广东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共新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3565件,比2017年的29447件同比增长13.98%。行政复议工作为广东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减轻行政诉讼的压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有一位法治工作者长期坚守在基层岗位,践行复议为民,主办或组织办理了大量行政复议案件,努力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他就是禅城区法制办公室主任王学堂。

【法制视线】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丨王学堂:12年践行复议为民 扎根基层化解社会矛盾

  复议为民 扎根基层办案12载

  王学堂自2007年进入禅城区法制办工作至今,扎根基层12年,先后历任行政复议与执法监督科长、法制办副主任,主任兼任区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主任。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求学于西北政法的他深知民间疾苦,不忘法律人的初心,自担任行政复议与执法监督科长起,就积极探索行政复议服务基层群众的新路子。为农村土地争议深入到偏远乡村,为交通违章案件到繁华路口蹲守实地查看,为行政拘留、强制隔离戒毒案件到偏远的拘留所、禁毒所,为查清一起收容教育案件,与患有艾滋病的在押人员多次交流、制作笔录,对于王学堂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对外来打工人群的工伤案件,王学堂创造性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多次到企业进行调查和调解,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办案经验。尤其在工伤认定案件处理方面,他和禅城区政府复议办已在全国范围具有一定影响力。

  12年来,王学堂年均办案超过百件,禅城区复议案件也从多年前的年收仅10件增长到目前的年结案近千件。他积极同区领导、组织编制人事部门争取,复议办专职人员从原来的2人增长到7人,全部具有法学本科学历,七成人员都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禅城区行政复议办公室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复议诉讼法律研究的基地,当地人民群众寻求法律救济的首选地。

【法制视线】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丨王学堂:12年践行复议为民 扎根基层化解社会矛盾

  复议惠民 真诚为困难群众排忧

  禅城区作为佛山市中心城区,面积只有154平方公里,而主城区更是只有狭小的77平方公里,但辖区人口125万,每天有50万辆汽车在区域内行驶,且由于两条地铁同时开工建设,导致交通停车难、违章多、处罚多,群众反应强烈。针对这一长期存在的顽疾,王学堂和复议办全体同事一起,会同区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多次实地查看现场,对违章多发、标识不清的路段进行整改,调整违章贴单、陈述申辩、处罚、行政复议的处理流程,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全区交通违章处罚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此外,他带领复议办率先在佛山全市启动解决外嫁女股份确认难题,从2012年起至今共审理此类案件829件,有力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稳定。

【法制视线】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丨王学堂:12年践行复议为民 扎根基层化解社会矛盾

  复议便民 创新方式服务群众

  王学堂在工作中积极创新,率先探索听证、复议委员会、专家网上咨询会等方式,确保“民告官能见官”,对群众反应强烈、具有一定共性的案件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申请复议的群众“面对面”。化解了一批重大复议案件纠纷。近年来,禅城区行政复议维持率在40%以下,约六成申请人权益得到维护。东华里(岭南天地)世纪大项目拆迁涉及中心城区1.1万户3万余人,拆迁建设自2007年起长达10多年时间,在广东省、佛山市政府复议办的指导下,排除了重大隐患,确保了项目进度和效益,打造成了佛山乃至广东的一张靓丽名片。省市区领导对三级复议办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认为行政复议对项目拆迁、征收的矛盾化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复议利民 将法治送进千家万户

  王学堂在做好复议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法治宣传等工作,他在《法制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纸面媒体上积极撰写行政复议案例和评论文章,还利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法制宣传,曾荣获中宣部、司法部2011—2015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同时他借助担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员、中华全国律师行政法委员会委员的机会,多次在全国宣讲行政复议制度,介绍复议实务和办案经验,提高行政复议民众和在法学界知晓度。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