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老产业正当时—专访成海军教授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12-25 13:27:28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于明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中国家庭的养老观念随着对外开放大门的打开而日益改变。老年人不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而是更多地审视自身,注重并追求精神层面的深层次需求。“养儿防老”观念的逐渐淡薄将老人和子女从传统家庭型养老模式中解放出来,催生了多种多样的养老产业形式。如今,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型养老体系正在完善过程中,传统的家庭型养老模式正逐渐向以社会型养老为代表的多元化养老模式过渡。为探索中国养老产业领域的发展变化,记者此次邀请到成海军教授,探讨养老产业飞速发展背后的点滴故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裁剪图_裁剪版_shuiyin

  成海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于明彤

  养老观念改变 老人诉求“更真实做自己”

  根据《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7.33%。中国正经历全球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那么,在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的同时,老年人的观念是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过去,老年人以养为主。这是因为当时我们的人均收入仅仅处于温饱线上下,许多人还要为生存挣扎。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中国从世界经济10名开外跃升至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海军教授激动地对记者说道:“老年人也是如此。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老年人对于满足基本生活之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了。也就是说,除了老有所养之外,还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由此,养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红火。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旅游业。随着老年人旅游意识的觉醒,“旅游养老”“旅居养老”等旅游出行方式受到了众多老年人的热爱。由于在时间选择上较为灵活自由,所以老年人群体在带动旅游业的平衡发展上功不可没,老年人成为淡季旅游的“主力军”,为国内淡季出游贡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旅居养老等“候鸟式”“度假式”养老模式也在逐渐兴起。这种休闲养老模式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开阔眼界、修身健体的需求,还能盘活当地的养老资源,解决养老机构的空置问题,促进就业。

  许多老年人还渴望重新融入社会。一提到“老年人”,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往往是鹤发鸡皮,一手拄着拐杖、一手牵着孩子的老年人形象,或者是联想到医院里病床上垂垂老矣的病人。“其实老人也分很多种类型,”成海军教授解释说,“比如,按年龄高低来分,可以分为高龄老人、中龄老人、低龄老人;按健康程度来分,可以分为健康老人、失能失智老人及半失能失智老人等。” 许多低龄老人、健康老人在退休之后便进入了艰难的转型期。在社会上,他们突然变成了“不被需要的人”,似乎只能去广场上跳广场舞、在家看孩子。“这种现象反映了老年群体的焦虑感。他们一边担忧自己被社会彻底抛弃,一边却无奈找不到能继续‘发光发热的地方’。”对此种现象,成海军教授建议道:“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就业途径有很多。老年人自己是最了解老年人这个群体的,一些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旅游养老服务、志愿者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让老年人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余热,才能真正做到“老有所为”,既盘活社会资源,又能让老年人获得“新人生”。

  改革开放新时代 养老产业新发展

  老年游戏设计师、康复器具适配师、适老化家具设计师、养老护理师、社会工作师……近年来,这些新鲜的职业名称不断出现并成为当下人们的热门选择。在这些新兴职业的背后,是一直在创新发展的养老产业。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为养老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健康支持体系、繁荣老年消费市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等等。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社会对于老年人的价值的愈加重视。“简单来讲,可以这么形容:如果说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是养老产业的‘硬件’,那么十三五期间国家关注的重点则是‘软件’。”成海军教授为记者解释道,“建设福利院、养老机构等设施,增加养老床位,这些都只能服务少数人,而我国老人的数量远比机构床位的数量要多。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可以用‘9073’来形象地概括——即90%的老年人在家中接受养老服务,7%为社区短期托养,3%为机构养老。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大力发展‘软件’以真正地做到服务老人。”

  在“养老产业”这一概念发展初期,中国社会对于养老的刚性需求还主要集中于医药和保健等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老年人在养老服务、电子消费、康复器材、辅助器具等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需求并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病医院等成为养老产业中新的增长领域。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预计将达到3亿,约占总人口的1/5;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双双达到峰值。由此可见,养老产业的未来大有可为,养老产业领域也将继续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探索。“扶持养老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和中心工作之一。”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需求,而忽视了供给问题。”成海军教授说,“只强调老年人的需求,不考虑供给因素的话,那一切就是空谈,就是在纸上谈兵,没有实践意义。”紧接着,成海军教授为记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家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据成海军教授介绍,自从2013年9月6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之后,在政府层面大概有120多项关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服务养老服务业等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一类是促进、支持、引导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简单来讲就是既要满足养老产业的发展需求,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又提供其必须的基础设施供给和促进社会总供给的增加,打造可循环的“产业链”。

   政府市场齐配合 打造“老年人乐园”

  蓬勃发展的养老产业,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的成熟程度提出了挑战。“在养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起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服务。”换言之,政府要做的是“铺路”和“监察”的工作。在这里,成海军教授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政府是‘路灯’,要为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制度、法律、营商环境。同时,政府又是‘红绿灯’,要起到监管的责任。

  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要素的活力和创造力。例如,在2014年新《公司法》出台之后,据统计,每7秒钟就会诞生一个新的养老公司。这就是“政府铺路、市场前行”的最直观的说明。

  虽然现在养老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制度上和观念上的问题,但是相信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状况一定会很快得到改变。政府和市场会合理分工,共同为老年人打造幸福乐园。

编辑:于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