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产业力 |   会员页面  |  环球健康

首页 > 环球创业 > 正文
破局老龄化时代 发展长寿经济:中国抗衰老产业的战略路径与民生答卷
2025-05-13 17:24:3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韩东林):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时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我国的老龄化理念从“被动应对”向“价值创造”转变。如何让更多人实现有质量的长寿,将老龄化挑战转化为全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当下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顺应时代趋势,国家布局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应对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预防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战略;“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初,《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更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支持抗衰老产业。

  这一系列信号,意味着长寿经济正从边缘走向核心,成为支持国家治理、提升人民福祉、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点。在“长寿”的基础上,抗衰老不再只是科学家的研究命题,而成为亿万普通人共同参与的生活实践。

  在此背景下,“2025中国长寿经济与金融合作峰会暨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投融资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于5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创始会长、终身名誉会长、监事长刘仁富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长王松灵等嘉宾出席峰会,共同探索“更长寿命、更好生活”的中国答案,为推动中国抗衰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AI之力:重塑生命与资本的增长逻辑

  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对抗衰老行业的结构性赋能也成为峰会焦点议题。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忠民提出,“AI 为抗衰老健康全面提供了最新的工具、最新的应用、最新的保障,是指数级的加速影响。”

破局老龄化时代 发展长寿经济:中国抗衰老产业的战略路径与民生答卷_fororder_王忠民

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王忠民(韩东林/摄)

  在生命科学领域,AI将过往多年积累的数据变为真正可用的生产力。就在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哈萨比斯团队,以表彰其对蛋白质结构预测的贡献。他们利用AI算法破解了蛋白质结构之谜,其效率远超传统实验路径,为治愈各种疾病、延长人类寿命提供了全新机遇。此外,脑机接口、生物芯片、仿生眼、AI辅助体检与疾病筛查等新技术、新理念也不断涌现。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自然抗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斌提出,在AI的辅助研究下,生命科学中核心的蛋白、细胞、基因三大领域将在未来十年内取得巨大的突破与成就。AI正在让精准医疗成为现实,也将在人类抗衰老研究方面发挥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破局老龄化时代 发展长寿经济:中国抗衰老产业的战略路径与民生答卷_fororder_唐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自然抗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斌(韩东林/摄)

  在医疗技术革命之外,AI也正在重塑金融逻辑。王忠民指出,在AI主导的创新周期中,技术快速更新迭代,投资环境与模式发生改变,资本对产业的判断要更加综合、长远。大健康行业、抗衰老产业不再是高投入长周期的“慢热赛道”,而是兼具社会福祉与商业回报的新风口。AI降低了研发与服务的边际成本,打开了规模化、可持续的盈利空间,使这类长期主义投资具备“穿越周期”的现实可能。

  AI时代下,健康、长寿、抗衰老等产业正成为资本新的价值锚点。这是一场科技与金融的“双轮驱动”——AI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也在延伸投资的边界与价值想象。

  可逆转的衰老:学术新知引领健康实践

  AI带来了革命性的医疗进展,但对普通人来说,抗衰老似乎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科学问题。衰老是否可逆?我们能怎么做?在本次峰会上,来自科研一线的专家们分享了多项最新成果。抗衰老不是遥不可及的精英科技,而是蕴藏在日常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中,是可以被普通人实践的健康策略。

破局老龄化时代 发展长寿经济:中国抗衰老产业的战略路径与民生答卷_fororder_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刘光慧发表主旨演讲(1).JPG

国际健康与寿命研究学会创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

  国际健康与寿命研究学会创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提出:维生素C可以明显促进运动神经元年轻化,延缓脊髓衰老;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可以在多个人体组织与器官中促进系统年轻化,实现“衰老的逆转”。此外,生活方式的调节也能够实现抗衰老的效果,“七分饱,少吃点”的卡路里限制能够调节炎症和免疫通路,有氧运动能够延长健康寿命。这些知识的分享,在日常的一餐一饮、一举一动之间,为大众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抗衰老健康方案。

  在科研新知的呈现之外,此次峰会更推动着观念的革新。多名行业专家指出,衰老不再是无能为力的自然衰退,而是一种可以主动干预、科学管理的生命过程。随着生命科学技术和抗衰老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延缓衰老和一定程度地逆转衰老已经成为现实。同时,对抗衰老的理解要避免“盲人摸象”的片面化,抗衰老并不仅仅聚焦在外表的年轻,而是涵盖细胞、荷尔蒙、免疫系统等多维度,是一场从生命整体出发的、多靶点的系统干预。

  中国的抗衰老产业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大众,从前沿知识转化为可以应用、可以实践的生活路径。“逆龄”和“冻龄”的未来想象,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发展新动能:多重整合共筑产业蓬勃生态

  科研突破的价值实现,需要产业化通道的支撑。基础研究需要与资本市场对接,将实验室里的发现转化为造福大众的产品与服务。

  在本次峰会上,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投融资工作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的成立,能够促进前沿科技与金融资本的精准对接、高效协同,实现资源整合、资本赋能、生态共建,为抗衰老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除了资金与资源的引入,抗衰老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在抗衰老这一新兴领域,科学统一的评估体系正成为推动科研突破、临床转化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刘光慧研究员指出,多中心一盘棋的策略下,我国汇集上百个课题组智慧,形成了中国衰老标志物联合研究体、中国衰老标准联合体等,不断建设中国标准。从识别衰老到精准干预,这一体系和标准能够推动临床试验的合规开展和科研项目加速落地,进一步规范抗衰老产业发展。

  破局老龄化时代:中国抗衰老产业的战略路径与民生答卷

  作为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投融资工作委员会主任,戴晓渊以“金融老兵”的敏锐与科技创业者的热忱,在长寿经济浪潮中搭建技术与资本的桥梁。从 28 年金融生涯到抗衰老领域深耕,她的转型之路折射出对 “健康中国” 战略的深度响应。

破局老龄化时代 发展长寿经济:中国抗衰老产业的战略路径与民生答卷_fororder_戴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投融资工作委员会主任戴晓渊(韩东林/摄)

  “斯坦福实验室的干细胞技术让衰老小鼠重焕活力,让我看到抗衰老产业的终极价值——不是商业博弈,而是守护生命质量。”2025年戴晓渊创立潮选空间时,她明确将投资重心转向抗衰老科技,“当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达 2.8 亿时,抗衰老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她还建议建立抗衰老产业技术标准,开设 “创新产品绿色通道”,复制互联网产业扶持经验,加速资本与技术共振。

  从金融高管到抗衰老推手,戴晓渊的实践印证了在老龄化与技术革命的交汇期,唯有打通 “科技研发+资本赋能+场景落地” 的全链条,才能让抗衰老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成为普惠大众的生命礼物。她架设的这座桥梁,连接的不仅是技术与资本,更是人类对更长久、更健康生命的永恒追求。在她看来,“2050 健康百岁计划”已现雏形,中国与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加剧,把抗衰老推向风口,如何让金融更好的推动抗衰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抗衰促进会投融资委员会未来的责任和使命!她说:“当资本流向守护生命质量的领域,推动人类抗衰老事业和抗衰老产业蓬勃发展,才能真正让抗衰老成为跨越代际的温暖馈赠。”

  当科技与资本形成合力,本次峰会的最终指向,仍是人民的福祉。中国抗衰老促进会投融资工作委员会成立带来的机制性革新,主题演讲中颠覆性地创新抗衰老观念,圆桌论坛中人工智能赋能长寿科学的探讨,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前进——让每个人老得慢一点、活得好一点。

  抗衰老产业从专业圈层走向更广阔的大众生活,更多科技成果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健康与长寿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成为亿万人民触手可及的现实。以资本之力引科技之火,用协同之网织福祉之路,中国的抗衰老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愿景将成为现实。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