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首页 > 环球创业 > 正文
一座港区的绿色转型
2024-12-10 09:35:09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责编:韩东林

一座港区的绿色转型

俯瞰嘉兴港区一角。

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一座港区的绿色转型

在嘉兴港乍浦港区,氢能重卡正在集装箱码头进行运输作业。记者 陈 斌摄

一座港区的绿色转型

在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空中架起的管廊将污水送到处置线进行处理。

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作为浙北杭嘉湖平原在杭州湾沟通外海的门户,嘉兴港乍浦港区的码头边业务繁忙,卡车穿梭,集装箱从这里向世界各地运转输送。

  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的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嘉兴港区”),除了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乍浦)港,还有国家级嘉兴综合保税区、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等。

  从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河道,到一辆辆氢能公交、氢能集卡……作为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嘉兴港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绿色转型记。

  空气更好水更清

  走进嘉兴港区内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塔罐林立、管廊交错。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东侧的三江化工环氧乙烷和乙二醇项目,正在稳定生产。

  曾经,这块120亩的土地上堆放着50万吨污泥——2003年至2010年,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由于缺乏污泥处置能力且面临着二次污染,老百姓一度谈之色变。

  锚定污染管控,做好环境保护,嘉兴港区清走了堆积多年的“污泥山”,向“绿”而行。

  行走在化工园区内,一辆正在行驶的VOCs走航车映入眼帘。车内搭载的监测设备能够监测环境空气中的100多种污染物,每5秒钟刷新监测数据。一旦走航车监测到污染物浓度异常,会立即停车开展定点监测。

  作为一名志愿者,胡冬健正和执法人员在车内细心观察屏幕上折线图的变化,随时准备走下车实地检查。胡冬健说,和执法队员一道,一支由当地群众组成的志愿队伍,也默默守护着园区的环境。

  港区的岸电升级改造减少了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提高环境质量;改造后的防尘网,提升了散货堆场区域内防风抑尘效果……今年1-10月,嘉兴港区空气优良率平均水平89.8%。

  在嘉兴港区,空气质量提升的同时,水环境治理也在同步推进。

  如今的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河道水质干净澄澈。企业雨水排放口、公共管网关键节点、重要入河排放口等处,水质监测设备正在运行。后端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根据收集的数据以及污染因子数据库,一旦有异常发生,将协同人工智能系统,实现对污染因子的实时预测、污染留证和快速溯源。

  通过编织“源头管控-节点感知-终端监控”的监控感知网,园区实现了水治理“源-网-厂-口-河”全链条数字化监管。园区内河道水质由原来的地表水V类、劣V类提升至Ⅲ类、Ⅳ类。

  今年5月起,嘉兴港区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工作,指导全区15家企业对照A类企业标准,制定实施提级改造工作计划。同时,嘉兴港区发布全国首个化工园区绿色发展报告,设立绿色发展指数,编制园区“双碳”目标实施路径专项报告,引导产业绿色转型。

  “我们在项目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将碳排放纳入园区规划环评,严格项目准入,倒逼企业低碳转型。”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盛琴琴说。

  工艺更新更降碳

  步入嘉兴港区工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污水正流过一座座大型水池,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等一道道工序后,原本浑浊的污水变得清澈,每天有7.98万吨污水在这里得到处理。

  在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许多架空管廊十分醒目。通过这些明管,企业将高浓度废水输送至嘉兴港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处置线。另一头,处理污水产生的沼气通过收集管道进入沼气发电系统,产生的电量基本覆盖污水处理厂二期运营所需,间接实现每日碳减排17.4吨。此外,企业的清洁废水,会通过专管收集至园区污水处理厂低浓度废水处理线处理后排放。

  2022年,嘉兴港区污水处理厂自主研发了一项新技术,用上游化工企业产生的高硫废碱液代替含碳源的药剂,去除化工污水中的总氮含量。

  嘉兴港区工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通过沼气发电、AI智能运维等技术,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数据显示,嘉兴港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项目,每年减少化工污水排放1900吨,减少碳排放1.8万吨以上,年降低运行费用超7000万元,为上游企业节约处理成本2500万元。

  “目前共开展各种形式的省级减污降碳重点培育项目9个,年预计减碳达到25万余吨,共计节约成本约1.47亿元。”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程显洪说。

  工艺革新,变危废为“宝”。嘉兴港区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现源头降碳。

  浙江恒优化纤有限公司每年生产纤维90多万吨,“我们通过槽罐车运输替代原有袋包装运输,采购嘉兴石化公司的高温PTA原料,大幅度减少浆料调配加热所需的能耗。”恒优化纤生产负责人张德强说,实施该减污降碳项目后,公司实现每年减碳4576吨,节约成本380万元。

  2023年,嘉兴港区共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41个,绿色化节能降碳技改项目12个。今年以来,完成6家“两高一低”企业整治,腾退294亩低效用地,淘汰落后用能3.7万吨标准煤。

  “我们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从源头控制排放增量。同时,大力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不断引导先进技术在制造业中融合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程显洪说。

  “东方氢港”风光好

  在嘉兴港乍浦港区,一辆辆白、蓝、绿涂装的氢能集卡装载着集装箱,穿梭于堆场和码头间。氢能集卡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源,通过氢、氧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持续输出电能,驱动车辆行驶,实现零碳排放。

  “这种氢能集卡加注氢气燃料,每次加注最快只要十多分钟,加满能跑400多公里。跟加柴油的车相比,更环保。”集卡司机胡师傅说。

  2022年,羚牛氢能的第一批氢能集卡在嘉兴港投入运营。目前,嘉兴港乍浦港区投运了80辆氢能重卡,已实现了全港2/3的氢能重卡替换。

  “氢能车辆应用在交通领域,既安全又经济。”嘉兴羚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蒲红霞算了一笔账:氢能集卡平均氢耗8千克每百公里,比传统油车可节约成本15%,每年可为乍浦港节约燃料成本约300万元。

  在嘉兴港区滨海大道上驱车行驶,一辆辆氢能集卡从两旁驶过,氢能公交、氢能集卡、加氢站随处可见。如今,港口外累计推广应用49吨氢能重卡86辆、18吨氢能物流车30辆、4.5吨氢能冷链车24辆。嘉兴港区还开通了氢能公交线路2条,投入氢能公交14辆。

  今年9月,嘉兴港区还率先启动了全国首艘64标箱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的研发制造,后续将用于乍浦港到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打造绿色氢能内河集装箱运输专线。

  视线转向港区内的华泓新材料。作为一家本土民营科技型企业,华泓新材料打造了丙烷贸易、丙烷脱氢制丙烯、改性新材料的全产业链。

  “我们建成投产2套年产45万吨的丙烷脱氢装置,丙烷主要从国外进口,加工之后,主要产品为聚合级丙烯,用于生产塑料管材、水杯、饭盒等,副产品有氢气、液化石油气、燃料气等。”华泓新材料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董亚辉说,华泓新材料平均每年能够生产上万吨的副产氢。“以前都是直接排放燃烧掉,2020年陆续有企业开始做氢能产业,现在我们的副产氢都是直接通过布设的管道,输送到港区内的下游企业。”

  “我们港区内企业在满负荷运作情况下,可年产10万吨副产氢,可保障约1.1万辆49吨重卡运行,能够满足嘉兴及长三角周边城市氢能产业气源需求。”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管委会主任吴佳说。

  近年来,嘉兴港区以“氢能+化工”为主线,充分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充足优势,集聚羚牛氢能等头部氢能装备制造企业,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全产业链,加快构建氢能交通体系、绿色制造体系。目前,嘉兴港区已累计签约落地氢能企业30家,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各个环节。

  如今,利用副产氢供热,港区年节约天然气3800万立方米,减碳7.51万吨。港区还在嘉兴市启动首条城际氢能公交线路、在嘉兴港首批投运50台氢能重卡、投入使用加氢站2座,年减碳6000吨以上。

  一座绿色港区的发展蓝图已然擘画。“我们还致力于打造涵盖制、储、运、加、用各环节的氢能全产业链。”吴佳说,未来还将聚焦港口、现代物流和公共交通等领域,多维度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打造“东方氢港”。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