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韩东林):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跨越物理、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用独特的跨界视角和不懈的努力,书写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更为中美科技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他,就是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近日,记者对李大西先生进行了采访,聆听他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在中美科技合作中的跨界探索。
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
跨界人生:从粒子到资本的华丽转身
李大西的物理学梦想始于少年时期。高中时,他在华南师院附中自学物理和高等数学,为日后的物理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1979年,他通过中美物理招生考试,以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赴美深造,在纽约市立大学致力于超弦理论的研究,试图解释人类为何生活在四维时空中。十年寒窗,他在超弦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这一成就让他在物理学界崭露头角。
面对超弦理论的复杂性和科研周期的漫长,李大西在华尔街猎头的邀请下,决定转型金融领域。“物理教会我用数学模型解析复杂系统,而金融市场本质上是由无数‘经济量子’构成的动态体系。”李大西将量子力学的概率思维融入金融建模,开发出基于神经网络的股价预测系统,并且和协会同仁共同努力成功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预警风险。这种“用物理思维解构金融”的跨界实践,不仅使他在华尔街脱颖而出,更悄然孕育了他对“新质生产力”的最初认知——当知识突破学科边界流动,就能催生改变世界的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穿透三次工业革命的创新密码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美科技合作,李大西联合多位在华尔街和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华人科学家,于1997年成立了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CASB)。该协会致力于推动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加强中美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他们推动的第一个重大项目是协助中国四大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引入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
此后,他们还和深圳市政府合资创立了深圳留学生创业园,并规定由CASB派留学生管理,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2000年,当第一批海归带着技术图纸回国时,李大西推动建立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科技+金融+制度”的创新生态。截至目前,这里已孵化出14家上市公司,其秘诀在于将风险投资理念与政府引导基金结合,用市场化机制激活知识资产。“如今AI,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爆发,正是新质生产力在产业端的具象化——当工程师遇见资本,当实验室对接市场,化学反应就发生了。”
在李大西眼中,“新质生产力”是串联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与智能革命的底层逻辑。它打破传统生产力依赖实物资产的局限,将算力、算法、数据确立为AI的核心要素,通过跨学科融合重构生产关系。“就像超弦理论试图统一四种基本力,‘新质生产力’的使命是用创新能力打通科技转化的‘任督二脉’。”
科技博弈:寻找合作的“第三空间”
2001年对于李大西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对科技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决心。“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人类最需要的不是技术对抗,而是合作解决共同挑战的能力。”此后,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中美科技合作中,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他率领CASB搭建起中美科技界的“第三空间”:在生物医药领域,推动AI解析《黄帝内经》,将中医辨证施治与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在半导体领域,倡导“成熟制程+特色工艺”的非对称策略,避开高端芯片的正面竞争,在功率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建立优势。
面对国际社会中偶尔发生的技术封锁现象,李大西提出“制度创新优先于技术突破”的观点:“深圳为什么能诞生华为、大疆?因为这里率先打破了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壁垒。当我们建立起更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更包容的风险投资生态,技术突破自然会发生。”他特别强调,警惕将科技问题政治化,“量子计算的原理没有国界,人类对疾病的恐惧没有国界,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国家都能在合作中找到发展的‘量子态叠加’。”他认为,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的边缘地带,通过要素重组实现价值跃升。
在不确定中构建确定性
谈及当下流行的“跨界热”,李大西笑着讲述着“T型知识结构图”:“竖轴是专业深度,我的物理背景让我理解技术本质;横轴是跨界广度,金融和科技管理赋予我商业思维。真正的跨界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在纵深领域建立坐标系后,向未知领域延伸触角。”
他分享了在华尔街的顿悟:当传统金融模型无法预测市场黑天鹅时,是物理学的混沌理论让他茅塞顿开——“不确定性中蕴含着确定性的规律,关键是要有跨学科的解码能力。”对于年轻人,他建议“带着问题去跨界”:“不要为了跨界而跨界,而是像医生寻找治疗方案一样,用多学科工具解决具体问题。”
李大西鼓励年轻人保持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习惯。在他看来,跨界不是逃避,而是寻找更高维度的突破。“制度创新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李大西还鼓励年轻人勇于挑战现有的制度框架,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他在华尔街创造的“金融-物理”交叉模型,至今仍是AI风险管理的经典案例。同时,他始终在致力于打破行业藩篱,从推动风险投资立法到建立跨境孵化器,不断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环境。
在文明的“叠加态”中锚定方向
采访结束时,李大西感慨万分。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终极使命不是创造更多财富,而是重构人类与知识的相处方式——让每个大脑都成为点亮文明的神经元。李大西先生以其独特的跨界人生和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刻理解,展示了一位时代探路者风采。“科技合作就该像DNA一样,两条链相互缠绕却不失独立,共同承载文明进步的密码。”从超弦理论到新质生产力,从华尔街到深圳湾,他的跨界人生始终贯穿着一个信念:当知识突破边界,当创新跨越鸿沟,人类终将在合作中找到应对挑战的“最优解”。
正如他在深圳留学生创业园墙上的题词:“跨界不是终点,而是创新的起点。”在这个技术重构世界的时代,李大西的探索不仅书写了个人传奇,更向我们展示了唯有打破认知的“四维时空”,才能创造属于未来的“新质宇宙”。未来的日子里,期待他能继续为中美科技合作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引领中美合作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