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组委会介绍,当地时间11月19日,“气候影视公益传播”边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评优盛典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举行,此次边会由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组委会、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国际气候影视促进会主办。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边会增加第九届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评优颁奖环节,邀请各评优获奖影片国家代表代表获奖单位或导演领奖,交流应对气候变化影片拍摄心得,传播中国民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形象。这也是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首次将评优颁奖环节放在国际舞台上举办。
第九届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共收到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862部作品,来自中国的《城市野性居民》获得金奖,来自美国的《气候紧急状态:反馈循环》和泰国的《泰式炒河粉》获得银奖,来自中国的《神“碳”家族之“碳”本求源》、德国的《贝尼村的年轻人》、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地区非本土树种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获得铜奖。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环境发展司司长南相旻,中国代表团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闫世东,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绿色地球基金会创始主席,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任,2007年诺奖获奖团队——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牵头协调作者拉杰德拉·山地博士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全球创新中心特别顾问张友谊等为获奖者颁奖。
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创始人、国际气候影视促进会理事长、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理事长陈素平致欢迎辞,他提到气候影视大会十年的发展里,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创作者积极参与,提供了上万部优秀作品。大会组织国家级专家来评优,将评优的好作品免费为社区、学校推广放映,取得了很好的惠民公益效果,为应对气候变化在中国民间的传播做的积极行动。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发表致辞,刘振民特使表示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用“眼见为实”的方式,帮助人们直观地“看见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主题影视作品独特魅力和巨大影响力所在。他表示中国政府将一如继往地支持中国气候影视大会发展,重视包容性和多元化,依托COP平台,携手共创地球村气候影视盛事。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给气候影视大会组委会发来贺电,祝贺组委会再次主办“气候影视公益传播”边会,并预祝边会圆满成功。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执行秘书阿尔米达·萨尔西娅·阿里沙赫巴纳发表致辞,她提到在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面前,沟通的作用不可估量,电影拥有触动人心、挑战视角和激发行动的独特能力,这是其他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这些年的工作表明,创造力和讲故事可以改变我们理解和应对所面临的挑战的方式,希望气候影视大会越办越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娱乐与文化气候行动负责人卡瑞娜·拉森致辞,她说气候影视大会的努力令我们认识到,气候行动不仅关乎科学和政策,还关乎人心、思想以及我们共享的故事,展示了叙事艺术如何以数据无法实现的方式,让气候变化变得生动可感。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和颁奖典礼,一直走在这方面努力的前沿,不仅是文化的庆典,更是全球变革的催化剂。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欧盟亚洲中心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发来视频致辞说,电影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希望气候影视大会能够坚持举办,用形象的行动方式来保护地球母亲,保护美丽中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COP娱乐与文化馆联合发起人/董事(影响力与伙伴关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娱乐与文化气候行动发起召集组成员塞缪尔·鲁宾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期待与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拓展合作,为全球娱乐文化产业气候行动打造样板。
致辞环节结束后,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评委会主席,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首席专家、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刘建中视频介绍了本届气候影视大会征片及评优的情况。
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相关负责人代表发起单位宣读《ESG影视传媒倡议》,旨在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实现企业自身、行业以及社会在ESG领域的多维度发展与进步。
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闫世东代表联合出品方发布《顺流而上》,这是我国首部表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为抵销本次活动相关碳排放,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捐赠来自于清洁发展机制项下项目(CDM项目编号:2513)的1000个CERs自愿碳减排量。绿色地球基金会创始主席、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任、2007年诺奖获奖团队——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牵头协调作者拉杰德拉·山地博士宣读了由UNFCCC清洁发展机制登记处签发的自愿减排量《自愿注销证书》。
活动现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娱乐与文化气候行动负责人卡瑞娜·拉森与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创始人、理事长陈素平联合宣布启动全球青年气候短视频大赛暨第十届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2025年作品征集活动,大赛计划组织与媒体专业人士的导师计划、短视频制作工作坊,以及国际平台展示青年作品,促进跨部门和跨代际的对话与合作,诚邀全球青年积极参与,并期待在COP30或更早时间举办首届颁奖典礼。(记者 严圣禾 通讯员 王欣)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