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未来家2035——2023AWE高峰论坛”上,中国家用电器协会(CHEAA)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联合对外发布了《中国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白皮书(2023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秘书长助理赵莹,以及20位编写组成员单位嘉宾,与约400位高峰论坛参会代表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中国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白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是中国智能家居领域第一部专门关于“互联互通”的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智能家居产业现状;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进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需求分析;CHEAA/CCSA JWG1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框架;CHEAA&CCSA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发展建议。《白皮书》聚焦“互联互通”,全景勾勒了当下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发展现状,多视角梳理了新时期下智能家居互联互通需求,更以标准融合创新为切入点提出了可供参考的互联互通标准体系顶层设计的思路,旨在推动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从“有”到“好用”,指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产业实践,推动智能家居产业的健康发展。
互联互通是智能家居场景体验的技术底座,也是智能家居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石。伴随智能设备家庭保有量和使用体验持续提升,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用户对于智能家居互联互通能够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也愈发憧憬。然而,无法跨品牌、跨生态互联互通一直是困扰智能家居发展的主要问题。打破品牌、生态、行业壁垒,推动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已经成为智能家居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最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早在2019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就签署合作备忘录,展开跨家电行业、通信信息行业的深入合作,并成立联合工作组(CHEAA/CCSA JWG 1)共同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本次联合发布《白皮书》,正是两大协会、两大行业跨界合作的最新的重要成果,在指导互联互通标准的顶层设计以及标准制定工作的同时,通过对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行业、企业、场景、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为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提供参考及思路。
《白皮书》明确指出,通过对用户和产业链互联互通需求的分析,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应当是体系化、系统化的,需满足智能家居全场景的互联互通需求。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包含多种互联互通方案,以多样的互联互通方案能够满足不同的业务场景,既可以同时部署,也可以独立部署,用于满足不同智能家居设备厂商、智能家居平台厂商等的业务需求及利益诉求。目前,智能家居互联互通主要包括终端设备本地互联互通、终端设备接入云平台和云云互联互通三种方案,用于支持不同的互联互通场景,同时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智能家居的发展依托于多种技术的应用融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具有跨行业的特点,涵盖了家电、通信、互联网、房地产、酒店公寓、装饰装修、芯片、内容服务商、安全厂商等众多参与方。为了突破单一行业的局限性,更为客观地呈现和评述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发展,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在联合启动《白皮书》编写工作之初,就广邀深耕智能家居领域的相关企业,形成了由家电企业、手机厂商、物联网公司、运营商、研究机构等组成的阵容强大、行业覆盖面广的编写工作组。28家参编单位包括: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广州云智易物联网有限公司、《电器》杂志社、北京协联源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体系的建设及产业化应用,是智能家居生态构建及智能家居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目前,中国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体系还亟待进一步完善,标准的产业化落地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还面临与国外互联互通标准竞争的局面。借《白皮书》发布之机,两大协会联合呼吁更多的智能家居产业界的力量联合在一起,共同跨越品牌、生态、企业、行业的壁垒,合力推动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的产业化落地,共同形成完善的自主可控的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生态。(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供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