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圆桌对话:如何向公众普及宣传气候变化

2022-11-10 16:39:46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郑思雯

  国际在线消息:10月29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在深圳拉开帷幕。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是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的重要板块,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主题为“如何向公众普及和宣传气候变化”线上圆桌对话环节由广州大学气候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吴海荣教授主持,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郑保卫教授;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名誉理事长黄浩明先生; 北京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王齐国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兼职研究员徐红教授参与对话。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王齐国:应对气候变化最好的传播就是让公众积极参与

  谈到如何向公众宣传或者是传播气候变化的问题,我想从两个层次来说:

  第一,应对气候变化最好的传播,就是让公众积极参与。公众怎么参与呢?实际上公众对我们现在的气候变化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但并不深刻,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关心中国的气候变化问题。把目光放远一点,欧洲今年因为高温干旱造成的山林过火面积达到66万公顷。今年8月份,西班牙、葡萄牙两个国家因高温致死的人数高达1700人。加拿大的一个科考队在北极发现了新的病毒的复苏,有溢出风险,它们有可能随着宿主、河流传播,并且在宿主的身上可以跳跃,有可能对人类造成新的伤害……这些事情我们传播的不多,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只看到了当前自己国家受到的影响。所以我想要让老百姓深刻认知这种气候变化将给我们以及我们整个人类造成的影响和伤害,这是非常急迫的问题。

  第二,如果要积极地参与到这种传播和宣传当中来,就要让老百姓去做。怎么积极地引导老百姓去做?我想有两点,第一点是要宣传,不管是国家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应该主动地承担对气候变化的宣传,让老百姓树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第二是行动起来,我们可以从点滴做,勿以善小而不为,比如说节约了一滴水、节约了一度电,少开了一次车。在做的过程中,希望不要对这种节俭的人或者事物进行嘲讽。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奖励、给予一些荣誉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大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热情。

  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名誉理事长黄浩明: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传播,公民参与、社会组织参与,尤其是民间环保组织的参与特别重要。目前根据民政部的统计,已经有社会组织90多万家,就业人数已经达到1100万。但是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双碳相关的环保组织还比较少,根据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有1万家左右,占整个中国社会组织的比例只有1%到1.1%左右。所以从规模来看,民间环保组织的比例太小。

  我认为现有的民间环保组织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他们做了很多最佳的社会实践,尤其是环保、节能、节水、双碳,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这些实践是比较成功的,比如在北京,20年前我们就提倡绿色出行、少开一天车,绿色出行和每个老百姓有关系。

  第二个是26度空调行动,我们提倡夏天的空调温度不要超过26度,当时我们跟民促会、地球村、自然之友等等几十个环保组织做这个事情,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有医学证明,空调病都是因为空调温度太低造成的。

  第三个是水污染监控,这是告诫我们的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

  民间组织在推动民间气候变化的改变有四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社会对环保民间组织在社会活动,尤其在气候变化和气候改变过程当中的功能认识依然不够。这样就造成了对环保民间组织注册遇到困难。我一直在研究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就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在十多年前环保组织注册是直线上升的,但是后来环保组织注册开始下降,大家对环保民间组织有很多认识上作用不够的问题。

  第二是民间组织做的公益诉讼还没有被全社会所认识,这样就造成了大家去打压公益组织。一个环保组织是一个公益诉讼主体,但是它遇到的困难和风险特别多,。

  第三是环保民间组织专业人员的专业化远远不够。我在全世界走了五六十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环保组织的成功秘诀就是专业化。只有专业化的运作,它才使我们这个社会的认识更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是环保民间组织的运作管理还存在很多挑战,比如资金不足、留不住优秀人才,很多项目做好了无法很好地推广。

  双碳目标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所有人应当进一步提升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大学的校长、院长、社会组织的秘书长、理事长等领导人物都要身先力行,带动更多的百姓。

  其次,对公益诉讼当中各方面的分析更加客观、科学和公正,做到真正的人民至上。并且环保组织在做公益诉讼的期间,也要考虑企业的难处,如何使企业减少成本,加强技术的改造,利用新技术的加入减少污染。

  此外,民间环保组织,尤其是社会组织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应该结合中国国情,用专业化、科学的精神来解决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中遇到实际的难题,包括政策倡导、机制的问题。

  最后,要高质量发展中国民间环保组织。民间环保组织一定要解决规范化的问题,做事情要有法可依,要按章程去做,不能自由发挥,要按照国家的战略目标来做。同时还要提升民间环保组织的筹资能力,也希望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能够把环保民间组织纳入到购买服务当中。民间环保组织解决的是大公益的问题,企业如果履行社会责任,按照ESG、SDG的要求,也应该加大公益的投入。另外我们要做更多优秀的案例,尽量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形成氛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兼职研究员徐红:企业在5+1气候行动主体框架当中作用重大 责任重大

  我在2019年的时候做过一个公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更愿意在绿色产品消费的领域当中参与气候变化,这是企业对公众宣传当中一个重要的传播点。有很多企业积极研发,生产绿色产品,并开展绿色产品的营销传播,向社会公众普及绿色产品的相关知识。这里面有几家企业的案例:

  一个是格力电器的零碳健康家光伏空调的案例,在它的广告宣传中,格力推出的零碳健康家方案,以光伏进行驱动,为消费者提供包括能源管理、空气管理、健康管理、安防管理、光照管理在内的五大系统,将家庭光伏储电、变电、光伏家用电器和公共电网连接成了一个生态电力系统,从而实现了零碳健康家的目标,实现从耗电、省电、零电到反哺电网的企业跨越式发展模式。

  第二个案例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案例,比亚迪把“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作为企业奋斗的目标,凭借它的产品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成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它的双模混动动力技术平台、高安全的刀片电池,百公里加速最快达到2.9秒、续航里程最大可突破1000公里,百公里电耗比同级别车型降低10%,冬季续航里程至少提升10%。这样一些创新也就使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上半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冠。

  还有万科,万科致力于建造绿色环保、低碳住宅、深耕绿色设计、推进绿色建造,践行绿色运营,在2020年万科百分之百的新建建筑面积达到了绿色建筑的标准,这是从产品的公众消费的角度进行的传播。

  另外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并且在企业内部和向社会公众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这当中有一些企业,比如说国家电网、宝钢、比亚迪、万科、格力、腾讯、阿里巴巴,不光是把低碳绿色文化纳入到企业文化的构成当中,而且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行动,例如国家电网设立了公益基金会,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宝钢还设立了一个碳中和推进委员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和气候行动报告。腾讯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性社会价值报告、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这样的文化通过他们的公众传播,通过他们的企业内部培训,使得企业内部和社会公众都得到了认知和了解,对于企业形象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方面是部分企业积极开展低碳文化的公益传播和公共传播,以动员更多的主体和社会公众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比如说阿里巴巴的蚂蚁森林,它将公众的低碳行动、低碳行为细算成绿色能量,这个绿色能量累积到物规定数量的时候就可以用手机申请在生态亟待修复的地区种下一棵树,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合作者买走用户的树,实现在某个荒漠中种下一棵实体的树。这样的公益项目通过网络成功将企业公益和广大消费者减排行为关联起来,从企业主动承担绿色责任到倡导公众自发承担低碳减排责任,联合全社会共同为节能环保、防治荒漠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腾讯的碳碳岛公益小游戏,这个小游戏的目标是向公众科普碳中和的知识理念,在这个游戏中玩家扮演的是一位归乡的人士,需要帮助碳碳岛进行重建和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体验发展、减排、中和等三个阶段,模拟了在一个独立的区域当中真实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

  还有万科推进的零废弃公众倡导,是贯彻国家垃圾分类政策,在它所服务的居民社区、商业写字楼以及公司各办公点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的活动。他们发起零废弃办公、零废弃社区、零废弃校园和零废弃酒店活动,同时为了公众参与,还设计了志愿者活动等等相关计划,同时他们还持续开拓零废弃场景探索,发起了故宫零废弃、海岛零废弃项目,开发线上垃圾地图,设立零废弃日等。

  宝钢在城市钢厂的建了中开展了厂区开放观光活动,让城市钢厂和城市和谐共生。这些活动的推广使公众从产品到企业文化,到他们的公益活动都接触到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的理念、行动、行为和行为方式,这是目前这些企业已经开展的工作。

  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重产品营销轻文化建构。比如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当中,目前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全世界的65%,比其它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但是我在网上搜了除比亚迪之外的其它的三大新能源汽车网站,发现他们的网站建构是以营销为导向的,产品介绍的非常清晰,但是关于这个企业的文化建构部分网站上查不到。

  第二是有企业文化建构的企业更注重对外动员,因为在对外的传播当中,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理念传播,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对于内部员工的动员不够。其实在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当中,更需要通过低碳文化的建构来促使生产过程的低碳化、绿色化和管理过程的低碳化和绿色化。

  第三是重公关轻公益。因为活动传播能够引起比较大的社会反响,吸引新闻媒体来报道。而公益的担当可能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承担的工作,所以很多企业目前在公益的工作做得不够。

  第四是重独自传播轻社会协同。一个企业在公益传播或者公共传播当中,它更多的是从自身产品的角度、企业性质的角度加以传播。怎么协同同业、更多的企业,或者动员更多的公众一起做好这样的传播活动,还需要有更多的设计。

  对此我认为,首先企业要构建绿色低碳企业文化,传播必须要有源头,这个源头就来自于企业的文化,目前企业的文化大多是在初创阶段打造的,原有的企业文化和现有的绿色低碳文化怎么样结合在一起,企业自身要做探索和思考,同时也要请一些传播专家和气候专家进行指导。企业文化越来越完善,从精神分离到精神贯通的状态当中,才能够在传播当中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同时在企业文化的建构当中,还可以面向公众,和公众共同创造。

  第二是在传播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念的时候,要从产品的传播延伸到观念的传播。企业是很重视产品营销的,怎么加强观念的传播?我觉得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形象广告或者观念广告,把符合现代绿色低碳新的消费观念传播出去,比如零废弃的5R原则、断舍离的新生活方式。通过这样的传播使消费者认识到非必要不消费,有必要才消费。在消费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绿色产品进行消费,在绿色产品的消费使用过程当中,能够尽量地节能、低碳。当这个产品自己用不着的时候,可以把它给其他需要的人,通过这样的低碳消费的观念来重新构建我们的现代社会生活。

  第三是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独担责任到共担责任。像蚂蚁森林的公众低碳节能减排行为的碳积分,可以通过它从事一项公益的活动,蚂蚁森林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从独担责任到共担责任的目的。

  第四,要树立绿色低碳的企业形象。以前的低碳形象是被动形成的,现在企业应该主动塑造,通过广告、行销、公关活动,多渠道、多维度建构绿色低碳的企业形象,实现从产品到公关、公益、促销的传播链条,这样也就实现从孤立传播到立体传播。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国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