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外贸顶住压力,一季度,进出口总额达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开局总体良好,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较好基础,充分反映出外贸发展的韧性。
也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环境更趋严峻复杂,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多位专家表示,应抓好已出台稳外贸政策落地见效,研究切实有效的新政策,努力保持全年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
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
一季度,尽管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但我国出口企业适应外部需求变化的能力较强,同时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共建“一带一路”成效不断显现,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总体实现了稳步开局。
“在高基数情况下,我国外贸仍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充分反映出我国外贸发展的韧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4.4%,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均超过20%。“我国产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能够较快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国外对我国工业品出口需求扩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进入3月份后,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一定影响。“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压力较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全球供应链瓶颈尚未缓解,芯片等重要原材料短缺持续困扰外贸企业;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经贸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中小微外贸企业改善生产和经营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10个成员国正式生效。截至目前,RCEP生效成员国数量已达12个。
RCEP生效以来,红利已初步显现。海关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总值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30.4%。其中,与韩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速超过两位数。
从各地情况看,RCEP生效实施对稳外贸产生了积极作用。以山东为例,一季度,济南海关、青岛海关、山东省贸促会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4万份,居全国首位。山东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9%。
据统计,一季度我国企业利用RCEP享惠进口67亿元,享受进口关税优惠1.3亿元;享惠出口371亿元,预计享受成员国关税优惠2.5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今年以来,我国与尼加拉瓜、叙利亚、阿根廷、马拉维4国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孟玮表示。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紧密。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值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1.1%,比重比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提高6.1个百分点。
作为“一带一路”上互联互通的重要保障,中欧班列总体运行平稳高效,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3630列、运送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9%,综合重箱率97.7%,单月开行量连续23个月保持千列以上,有效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控制住疫情是外贸稳增长关键
今年以来,疫情传播特点发生新的变化,但只要坚持科学防疫,就能够逐步阻断疫情传播,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如上海等地疫情5月份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我国外贸仍会保持增长势头。”刘向东表示。
“二季度外贸压力不见得比一季度小,但外贸发展的动力依然很足。”白明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也没有改变。我国产业体系齐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断显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我国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稳外贸措施落实到位。”白明表示,RCEP红利也在逐渐释放,贸易伙伴趋于多元,这都是支撑外贸稳健增长的有利因素。他同时强调,目前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所以稳住市场主体非常重要。
“去年以来,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稳外贸稳外资政策举措,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继续拓展贸易渠道、优化贸易结构,培育发展贸易新业态,有力地推动了外贸高质量发展。”刘向东表示,下一步,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挑战,要全面提升外贸发展的针对性,着力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确保工业生产稳定。针对国际商品价格在高位波动的特点,加快推动供应渠道的多元化。支持外贸企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做好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发展,切实在稳定贸易渠道和市场方面做得更精细到位。
“尽管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但总的看,世界经济仍在复苏,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仍会增加。我国出口企业适应外部需求变化的能力也比较强。”付凌晖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