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低碳转型任重道远 立足国情可持续发展

2021-10-17 16:21:36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冯实

  国际在线消息:10月16日,第六届深圳科技影视周暨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在深圳启幕。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致欢迎词。以下是刘燕华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首先祝贺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的召开,这个绿色公益传播是以气候变化为主题,连续举办了好几届,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和好评,成为绿色传播的品牌。

  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告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3060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在此我想谈一下对中国将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的理解。第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比较晚,历史排放低,人均GDP在全球190多个经济体中排名第63位,工业仍处于2.5阶段,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在后工业化后开始碳达峰,中国在发展爬坡阶段就鼓励达峰,对产业的惯性要进行调整,这个过程会经受的损失是阵痛的。

  第二,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目前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单位GDP和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30%,是欧美的2—3倍。中国目前排放总量占全球的30%左右,我们知道船小好掉头,但是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进行转型需要有极大的决心和坚定的行动。我们既要发展,又要调整,难度相当大。

  第三,中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与能源趋势的矛盾需要克服,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占57%,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73%和43%,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仍在不断的增加。因此我国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困难要比许多国家艰巨得多。

  第四是时间紧,发达国家工业200多年的历程才实现碳达峰,发展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比较长,欧美是71年,美国是31年;而中国工业化才几十年,人均GDP还不高的情况下就提出碳达峰,且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的时间,从调整碳达峰到碳中和,压力和任务会特别大。

  第五,绿色技术刚刚起步,美国有官员表面,至2050年所要达成的减排量,有50%必需的技术还没有发明,这句话也对,也不对。从全球来讲,我们需要颠覆式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低碳能源问题。同时现有的许多技术正在研发,有些技术相对成熟,因此他们也可以发挥作用。从长远来讲,清洁能源和储能以及加工工艺和标准,以及传输等技术研发需要加快步伐。中国绿色技术需要下大力气去实现突破。

  第六中国的企业结构和地区差异不可能实现一刀切,中国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GDP的95%,占就业的75%。所以中小企业目前在转型过程当中,会有一些资金技术人才的压力,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另外中国的西部地区基础比较薄弱,实现跨越也需要时间,因此说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统筹部署,分步来实施。

  第七我们还要回到实现“双碳”目标这一系统工程,需要从产业、经济、法律、制度、金融、安全、社会安定多重因素进行统筹和协调,它不仅仅是能源的变革,也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并付出行动,需要全社会的动员。

  各位嘉宾,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综合目标,是中国自己的事情,是中国发展阶段的自主选择,中国将走一条与发达国家不一样的道路,中国有这个决心和信心,既要不断的克服困难和障碍,又要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活力,为中国实现现代化作出努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最后我要说预祝大会取得成功,祝绿色传播成为火种,燎原到中国气候行动的各个方面,谢谢大家!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国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