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10月16日,第六届深圳科技影视周暨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在深圳启幕。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致欢迎辞。以下是周建发言实录: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也要感谢影视大会的团队和各位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的主题论坛相聚,我今天准备讲几点观念,也期待我们大家共同探讨。
一个是我们要认知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了解已经发生变化的场景,得到有益的启示。由此形成一个客观、科学的共识,做出评估、判断和应对方案。
第二个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重大机遇。第三点,我们大家还是认同坚决把握基础原则,明确我们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以及我们的发力点。第四个是在建筑机械领域推进绿色低碳,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
2020年,我们在这里也开了一次大会。那么2021年以来,我们周围又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2021年8月9日,莫那罗亚天文台观测到单日二氧化碳峰值421PM,据估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至少200万年来的最高值,甲烷、氧化亚氮等都达到了80万年来的最高点。这种变化引发了我们周边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2021年年初百年难遇的暴风雪席卷德州,泛滥的洪水在巴西肆虐。同时,美国西部97%的地区处于百年罕见的极度干旱,加州、俄州山火蔓延。然后是热浪席卷希腊,这些事件在美洲和欧洲相继发生。在我们国家和身边,5月我们的华中地区武汉,和我们的江南苏州罕见地发现龙卷风和冰雹雷暴;6月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启动了从没有过的暴风预警,南疆4小时降雨94.3毫米,相当于一年半的降雨。我们的湖北、郑州、山西都出现了百年罕见的洪涝,正在蔓延。
我这里材料比较多,也就是说已经发生并且为我们可证实的事态表明,诸多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的灾害在我们身边都发生了。我们可能正处于重大的敏感区间,处于一个异常的、可能普遍难以预测的一个时空阶段,我们称其为敏感区间。我们也可能正面对着一个危险的临界区间,也就是说一种物体从一种状态转向另外一种状态的过度、临界过程,其中具有不可逆性、难预测性,而且呈蝴蝶效应。
我们知道气候变化临界过程十分复杂,与诸多因素,比如地球轨迹、太阳运动、海洋动力学、地球板块构造有关。当然也是密切相关,其进程与趋势难以预测和把控。如果任其呈非线性变化,则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人类与自然系统耦合的交叉点,可能成为21世纪的决定性问题。
显然我们身边这个系统,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我们影视大会团队用更多的作品唤醒民众,普及知识,这个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期待一起形成客观而科学的共识,我们认为3060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形势和任务的基本判断,无比冷静清醒、全面和客观。刚刚部长讲的几个问题,我觉得讲的非常关键。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矛盾错综复杂,任务极其艰巨,是一场大考、一段无法规避的艰苦的历程,我们走在难以平衡的路上而且涉及到极其广泛的全球博弈。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一定时间段“双碳”目标的实现,为我国经济运行、能源成本、物价、就业、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以及每一个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从历史进程看,我们正处于重大而关键的时代节点。协同稳健的推进3060目标,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加快重构经济产业能源格局,倒逼我工业产业能源结构体系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幅增加绿色投资,并构建新型的绿色金融体系,在拓展我国发展空间、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增进民生福祉、增强我综合国力等光刻领域等都有着重大的机遇。
第三点也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也就是我们要把握基本准则,我个人以为一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时因地制宜;二是必须系统思维,优化路径,突出重点,先易后南,后立后破,循序渐进;三是绝非搞一刀切,去简单化,绝不能搞大跃进,要分时间表和阶段目标,必须结合实际。四要综合统筹,避免喊口罩,不作为、急转弯,避免好大喜功,坚持效率优先。五是绝不能以延缓我发展速度、损伤我社会综合实力和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我想这几点原则在座的朋友肯定都赞同。由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绿色发展之路,要创新引领全社会全生命周期构架与管理体系,要加快绿色能源发展。
我这里强调光伏供电、地热、水电、氢能、核电等,要结合煤油气高效利用,与储能技术深度融合,要加快供电领域的结构优化,要致力于推进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绿色农业与绿色物流,并构筑气候韧性和海洋机制城市。要规划布局山水林田湖草沙绿色蓝图,要动员社会力量,宣传普及气候、低碳、绿色的意识、理念、文化。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的产品,倡导鼓励和普及低碳行为和绿色消费,奖励绿色低碳成效,广泛普及生态伦理和价值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构建节约型,循环型,低碳型集约型社会。
再次感谢第六届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团队为我们做出的贡献,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国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