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为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企业环境责任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和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气候变化与企业环境责任论坛”(简称“论坛”)于11月14日在深圳举行。论坛旨在传递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中致力于气候保护及绿色复苏的“声音”及案例,探讨在环境恶化、疫情严峻的当下,如何号召全球企业勇担社会责任,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复苏。
论坛同时作为“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 (简称“大会”)平行论坛推出。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前驻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波兰大使徐坚先生致辞,以下为徐坚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么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粗浅看法。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气候变化导致温室气体水平上升,生态气体造成破坏,引发世人担忧。为应对这一风险和挑战,联合国框架下先后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文件,呼吁全球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同时,围绕国内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球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生态文明保护取得了可喜成绩,部分地区的成绩已经有明确改善,任务十分艰巨,革命尚未成功。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征程中,企业是重要的践行者,责任重大,作用关键,需要企业为此做大量的工作,作出重大的贡献。不论是在国内的发展中,还是在国际舞台上,都可以看到中国企业诠释环保理念勇担绿色发展环境责任的身影。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包括欧盟市场。众所周知欧盟市场门槛高、要求严,在环保方面亦是如此。例如在欧盟国家做工程事先要通过严格的环境评估。建设贯穿森林的高速公路,要求同时修建上有供大型动物跨越的高架通道,下有供小型动物穿行的涵洞,这些与中国的建设标准与规范有很大的不同。
我在波兰工作期间中国有一家企业承建波兰的防控工程项目,按照欧盟建筑业施工环保标准要求,施工前必须要对施工地带的珍惜植物进行移植,而且要保证植物的存活,河道里还有一种比较珍惜的河蚌也需要迁移。尽管我们的企业以前没有做过这些,但是他们仍然克服重重困难,严格按照当地的环保要求和工程完成了这些。虽然按照环保的标准和要求去做,延长了工时、增加了投入、提高了成本,看上去是吃亏了,但是却是利在长远。这个工程成功地做完了,达到了一石多鸟的目的。首先为企业赢得了荣誉,该项目提高了河道防洪泄洪能力,美化了河道景观,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其经济和社会多重效应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一致好评,也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颁发的国家优质工程奖。其次打开了欧盟市场的大门,因为这个工程是中国企业在欧盟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顺利履约的第一个项目,也扭转了中国企业的不良形象,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有一家企业也是在波兰承担了承建基础设施的项目,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包括环保这方面的要求没有做成,所以给我们的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这个企业做成了以后也是为中国更多的企业在波兰乃至欧盟提倡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为国家争了光。
当前新冠疫情继续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各国坚持防疫的同时在推进经济,重点是推进绿色复苏。不久前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企业作为主体之一,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十分重要。我认为一是要提高战略,以长远的视觉认识保护环境对国家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意识;第二,努力践行,以匹夫有责的精神尽快承担责任,加快企业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第三,广泛宣传,用自身的行动和声音呼吁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列中。我相信通过全社会持之以恒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谢谢大家。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国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