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中国智造与德国工业4.0强强联合 在临港建世界级科研机构

2019-08-02 16:34:21  来源:澎湃新闻网  编辑:陈晨   责编:郑思雯

  3月26日下午,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正式合约,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在临港地区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以下称“项目中心”),围绕智能制造和工业4.0前沿技术开展深入合作研究。 

  此次签约标志着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在中国的第一个科研机构完成筹建、正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在中国正式批准的第1个、全球第10个项目中心。该项目中心由弗劳恩霍夫协会官方授权,法律定位为从属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成本中心。此前,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全球共有9个项目中心;其中亚洲3个(日本2个、韩国1个),在我国只有办事处,没有科研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杜朝辉介绍,作为中国非营利性中间型研发转化平台的探索,该项目中心将新研发技术和设备转移给上海及全国企业,提高企业劳动质量与生产率。目前,项目中心的新技术与设备已进入机器人、汽车、船舶等企业推动智能生产。

  项目中心还将建立中德双方人员交流互访机制,弗劳恩霍夫IPA所长Thomas BAUERNHANSL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项目中心的工作人员未来不仅可以在中国项目中心工作,也可以到德国的工厂学习,并把科研成果进行数字化转化,推动中德双方发展,给彼此带来先进技术。”

  项目中心在上海临港地区落地生根,上海临港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表示,临港管委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在临港的高水平运营和发展,从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个方面,为各类企业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服务体系,共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水平建设。

中国智造与德国工业4.0强强联合 在临港建世界级科研机构

佩戴MR混合现实眼镜操作仪器

  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德国“工业4.0”与“中国智造”强强联合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全称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成立于1949年,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约瑟夫·弗劳恩霍夫(Joseph von Fraunhofer)的名字命名,总部位于慕尼黑,致力于面向工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全球最大、最高水平的应用科研机构,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为成功的非盈利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世界上最高效的技术转移机构,为德国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是德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据2016汤森路透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政府研究机构25强榜单,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在该榜单上名列三甲。

  作为“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强强联合的研究平台,此次成立的上海交大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将推动临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中心、打造全球协同的科技创新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

  2017年10月14日,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三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开始筹建该项目中心。之后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开展了历时一年多的谈判,多方协商合作共同努力解决了弗劳恩霍夫协会在中国设立科研机构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包括弗劳恩霍夫协会进入中国的非营利属性问题、协会人员在华长期工作的税收、劳动属性等。项目中心创新了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国外著名非营利科学研究机构与我国进行深度合作理顺了法律规范,摸索出了合作的新路线,为我国建设非营利的中间型研发转化平台提供了很好的体制机制借鉴。

中国智造与德国工业4.0强强联合 在临港建世界级科研机构

合约签字仪式现场图

  深化产学研转化,初步建成中德“未来智造体验中心”

  项目中心秉承弗劳恩霍夫协会非营利性、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避免技术转化独占性的宗旨,针对工业4.0最前沿、核心技术开展公共研发,对汽车、航空航天、造船等各行业国家骨干企业、中德合资企业开展广泛的工业4.0共性技术服务。

  通过一年时间的建设,项目中心已经具备了全球领先的工业4.0的研究环境和科研队伍,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排头兵,项目中心壮大技术创新主体、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在筹建阶段充分借鉴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体制机制,同步在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组建中德合作事业部,形成了高校企业兼顾、中德联合的研究团队。

  初步建成了中德“未来智造体验中心”,这是一条面向未来制造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目前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领先水平的演示生产线,全面诠释智造概念,展现未来车间场景,体验人机环境互动。目前,中德联合团队已突破一系列工业4.0、智能制造前沿、共性技术,包括信息物理系统制造总线、实时数字孪生系统、人工智能互动纠错装配、人机共融协作制造系统等。

  项目中心与上海市重点企业、中德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初步形成了智能制造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和总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了企业咨询、政府智库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功能,积极借鉴和深化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成功的产学研转化研发模式。

  在筹建阶段,项目中心先后接待了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上海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经信委、市科委、其他省市自治区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单位领导的视察、参观、考察、交流等上千人次。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于2018年6月22日视察了建设中的“未来智造体验中心”,对项目中心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智能制造共性技术服务方面的创新探索。

  在筹建期,项目中心还多次举办了中德两国智能制造合作论坛,包括临港中德智能制造论坛、中德两国工程院第二届数字化转型论坛等,并且通过2018年10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第三届中德数字化论坛扩大了影响力,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项目中心已经成为对外展示上海科创中心、临港智能制造基地、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等建设的重要窗口。

中国智造与德国工业4.0强强联合 在临港建世界级科研机构

颁发中德双方主任聘书

  五大领域引领全球顶尖智能制造

  项目中心以建设全球顶尖的智能制造研究机构为目标,正式成立之后将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未来智能体验中心”演示线,建成全球最先进的工业4.0和智能制造研究基地。

  二是围绕智能工厂规划、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人工智能装配以及人机共融制造等五个研究方向,开展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研究。

  三是建设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共性技术服务信息物理云平台系统”,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

  四是开展工业4.0和智能制造战略研究,探索工业4.0、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路线,关注国内外智能制造企业的最新动向,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支持。

  五是开展工业4.0和智能制造国际人才教育和培训,建立中德双方人员交流互访机制,形成涵盖教师、学生、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多方位、多层次高端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为智能制造从政策制定、到技术研发乃至工程应用的整个建设发展过程,提供全方位、源源不断的人才、技术和体制支持。

中国智造与德国工业4.0强强联合 在临港建世界级科研机构

人机共融协作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