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国际仲裁为“一带一路”助力

2017-09-26 10:55:09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徐佳航   责编:许炀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经贸投资活动日趋频繁,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迫切需要专业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投资争端仲裁服务,以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9月19日~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贸促会和贸仲委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仲裁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本届高峰论坛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仲裁司法环境建设、“一带一路”与国际投资仲裁、商事仲裁领域新热点新趋势、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国际仲裁作用不断凸显

  “2014年至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6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55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20多个国家推进建设了73个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14亿多美元税费,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未来5年,中国将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在致辞中,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用这样一组数据展示了“一带一路”的广阔发展前景。

  李成钢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商业活动的繁荣以及商业交易的进一步拓展,跨境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将是必然趋势,而这也为中国仲裁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仲裁的进一步国际化将是把握时代机遇的必然要求。

  贸仲委副会长卢鹏起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快速推进,国际仲裁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高点。完善的仲裁制度在解决国际经贸争议、消除投资和贸易障碍、推进国际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纠纷解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成钢认为,对于中国仲裁的进一步国际化,首先就是要深入推动中国仲裁理论研究的国际化,使中国的研究成果影响并促进国际仲裁理论发展的同时,也要在中国搭建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国际专家参与进来贡献智慧,使中国成为国际仲裁理论研究的高地。其次是要积极推进中国仲裁实践的国际化,借鉴国际上高水平的仲裁规则、对标最高标准的仲裁服务。再次是要大力推进中国仲裁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引进国外专家成为中国仲裁机构专家的同时,也推荐中国专家出任国际仲裁的仲裁员,让中国籍专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形象和风采。最后是要有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和市场化视野,比如支持国际知名商事争议解决机构入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推进国际仲裁发展

  对于深入推进国际仲裁发展,卢鹏起指出,国际仲裁首先需要探讨的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互联网+”仲裁模式,探索网上争议解决机制,破除制约商事仲裁发展的技术藩篱,为当事人解决争议提供更便捷、灵活、高效的服务平台。

  其次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仲裁的研究,探索形成知识产权仲裁机制,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仲裁信息交流和受理平台。

  再次,随着中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该领域的相关争议也在逐步增多。卢鹏起强调,国际仲裁界、工商界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国际仲裁在PPP领域的广泛运用。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法院首席大法官、联合国贸法会亚太区域中心主任、国际商会仲裁院主席、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前主席以及港澳台仲裁界专家等作为演讲嘉宾。

  联合国贸法会亚太区域中心主任川里贝罗-比达奥伊(JoaoRIBEIRO-BIDAOUI)指出,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法律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而这种不平衡性很可能会影响政策的执行,对当地实现贸易增长和降低贫困造成阻碍。

  比达奥伊说,“一带一路”倡议对贸易和投资都产生巨大影响,贸法会的目标是在推动贸易促进活动的同时,消除商业环境中的一些障碍和困难。“可以高兴地看到,跨境电商以及其他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在降低非关税成本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能够改善整个贸易措施的公开透明化。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推动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构建一个更为现代化的、和谐的、标准的法律环境,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

  国际投资仲裁是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投资争端的主要方式。值得关注的是,贸仲委正式发布的《投资仲裁规则》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该规则填补了中国在国际投资仲裁领域的空白。(记者 刘旭颖)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