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首页 > 环球创业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首席低碳传播官、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跨界合作助推消费早达峰
2023-10-29 15:43:0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10月28日,第八届中国深圳科技影视周暨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在深圳启幕。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气象局、龙华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航都文化)承办。

《中国新闻周刊》首席低碳传播官、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跨界合作助推消费早达峰_fororder_1

《中国新闻周刊》首席低碳传播官、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发表主题演讲

  当天下午举行以“合作伙伴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中国新闻周刊》首席低碳传播官、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首席专家贾峰发表了题为《跨界合作助推消费早达峰》主题演讲。以下是贾峰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跨界合作助推消费早达峰”。

  正如各位了解的,现在每年我们还在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到去年为止,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的浓度已经到达了420PPM,较1850年到1900年这个基准值增高了整整50%。这样的增高的背后带来的就是全球气温的升高和各种各样的气候灾害,就像今天上午来自气象局的那位副司长所言,在今年7月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说,我们所熟悉的描述气候变化的那个词“Global warming”可以不用了,因为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已经进入气候沸腾(Global boiling)的时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中国、印度以及很多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来说,我们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呢?对我们来说,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让我们的工业化做得更好,这是我们当前非常急迫的任务。然而气候变化这个过去我们并不是很熟悉,貌似还比较遥远,甚至按照IPCC的报告说,到2030年有可能是一个什么状况,到2050年又是什么样的状况,似乎都是未来的事。然后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增高,随着气候变化情况的不断恶化,这头灰犀牛已经变成了我们身边的黑天鹅。比如今年夏天发生在北京和河北的极端严重的洪涝灾害,它就敲响了警钟。

  (见PPT)右边这张图是美国的一个教授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说的,他说海平面的上升不仅威胁到那些小岛国,对中国这样的有广阔海岸线的国家同样构成威胁,如果我们不改变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到2100年,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有可能会突破800PPM,意味着全球气温要增加6度,海平面升高的幅度可能是4到8米。

  我们看这张图,如果海平面升高6米,中国的上海、南京、天津将会被海水淹没。所以气候变化的问题,它所造成的危害正在威胁着我们所有的人。

  事实上我们的行动又是如何,和应对气候变化发生这样一个正面的响应呢?

  每一年为了检阅或者评价人类的行动和减缓气候变化需求之间的关系,每年年底联合国环境署都会发布一个报告,叫做排放差距报告。在这个报告里面,专家指出为了达到巴黎协定规定的升温目标值,两度的升温,或者最好控制在1.5度,到2030年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浓度应该控制在420亿吨。现在每个国家都要报自己的排放数量,如果把大家自己报的数量加在一起,你会发现到2030年,是远远超过420亿吨,达到550亿吨,也就是我们报的目标和理论上想控制的目标相差100多亿吨。

  我们现在实际排放多少呢?报告指出,2019年人类实际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了2030年大家报的目标,远远高于计划控制的目标,是591亿吨,在这个角度来说,仅仅靠生产侧或者工业领域的减碳已经无法完成巴黎协定所预定的升温的目标。

  (见PPT)这是过去将近30年的时间里面,主要的世界经济体以国家为单位碳排放的趋势,其中一个可能让你看得很清楚的就是发达国家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面,它们碳排放的数量有所下降,这期间已经达峰了,但是下降的幅度非常有限。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国家已经工业化了,甚至已经把制造业搬到了中国、印度等等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它们还保持这么一个很高的碳排放数量呢?主要的原因就是今天上午徐冠华部长所说的,发达国家老百姓消费领域的碳排放占人均碳排放的数值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范围,徐部长说大概是三七开,实际上在很多发达国家,比如说日本,占到大概85%左右。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消费领域的碳足迹占人均整体碳排放的比例超过80%。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如何看待发达国家的做法,以及我们如何计划我们的未来呢?研究表明,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就像刚才的论坛里面程先生和很多专家学者在讨论的,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人均碳足迹还会增加。现在中国人均的碳足迹已经超过了50%,这个趋势未来是什么状况呢?这是国合会的一个研究项目的数据,中国人均居民消费占能源消耗的比重,从2015年的20%左右,到2050年会升到大概60%。这还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如果我们完全照搬西方的生活方式,这个比例可能会突破70%甚至更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需求侧对能源消耗的渴望可能会增加中国未来碳中和的难度。

  中国的工业界的生态指数对环境的影响在下降,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来自生活领域的能源消耗以及相关的指数在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替代,也就是说虽然已经工业化完成了,但是一个国家从总体来说,能源消耗的水平下降并不是特别明显。

  当然,我们如何来实现碳达峰甚至碳中和的目标,其中有一种方式叫躺着可以碳中和。这话怎么捉呢?我们现在用大量的能源,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现在大概三七开,随着中国3060目标不断地加速推进,到2050年来自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能会超过90%。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算,如果大家还用电,但是因为电的能源结构发生变化,这样我们什么都不用做,也可以实现一个碳足迹的减少。

  然而,这样一种方式从刚才我们看西方国家需要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耗费60到70年的历史,我们要做出选择。在这方面国家也有很多的规定和建议,比如倡导绿色低碳地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新时尚。

  接下来我想用一个小案例,在通勤领域如何实现提前碳达峰。刚才发言的伊沃·德波尔先生来自荷兰,荷兰是自行车王国,如果我们的自行车出行比例跟他们靠近,我们能改变什么呢?大家知道美国加州曾经是公交系统非常完善的一个州,但是因为汽车公司的干预和它的恶性竞争,导致加州成为全美国公交系统比较落后的地方。所以如何让各方的利益都能够推进绿色低碳环保是一个很难的事。在2018年联合国确立每年的6月3日是世界自行车日,因为在专家看来,自行车是简单、便宜、可靠、环保、可持续的交通方式。

  生态环境部机关工会成立了自行车协会,生态环境部的职工2021年的通勤提前碳达峰了。如果骑车的人越多,或者每个人骑车的频率越长,意味着我们会在碳达峰之后,交通通勤的碳足迹还会减少。正因为如此,所以北京的很多媒体,他们特别关注生态环境部的低碳通勤故事,对生态环境部做了一个很系统的报道。

  我们做了一个调查研究,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居民骑自行车的动机呢?其实谈到绿色低碳生活的时候,我们经常说要提高公众的意识。让每一个公众能够意识到气候变化应对的重要性很重要,但是不能完全如此,比如骑自行车需要伙伴关系,需要政府、企业、媒体、研究机构一起联合跨界地合作,才能让绿色出行成为可能。比如将刚才我们这个调查报告中指出的想骑车没有路的问题解决,比如在深圳,这是一个没有设计自行车道的城市。北京的自行车道也已经被很多的停车位占据了。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何重新规划一个城市的非机动车道路就很重要,这一点北京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前年他们对北京二环路辅路上的非机动车道做了一个非常大的调整,效果非常好,花了几千万,只相当于修50米地铁的钱,但是提升了通行能力38%,而且让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也提高了它的效率。

  同时,现在在北京,希望把传统的非机动车道路和公园里的自行车道路,以及河两边的道路相结合,形成“三网融合”。不仅如此,北京准备建一个绿色的汽车风轮,主要是以从郊区通向二环的11条河流作为一个载体,两边修上快速道。第12条是沿着中国最古老的铁路京张铁路,从回龙观修到北京的西直门。这条道路非常漂亮,因为前面已经修了一个从回龙观到上地数字中心的道路,这条道路叫北京自行车专用道,就是左上角这个图片展示的情况。现在要把这个道路再向南修10公里,到西直门,这条道路已经快完工了,马上就会向公众开放了,所以大家想安全地骑车,请到北京来,骑车人的福气在北京。

  现在深圳其实也在做出改进,深圳在人行道上修自行车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圳的骑车人比北京人要差一点,希望未来城市的规划做更多的改进,否则骑车人多了以后,也会有很多不方便、不安全的地方。

  看看中间那个视频,北京的自行车道路已经修到公园里了,这条道路是我上班的时候经常骑的,我每天上下班就是骑行在公园里面。跨越三个公园,让每个人都体会到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

  北京的经验已经获得了很多城市领导者的关注,包括现在上海市的同志到北京去采访,了解如何修建一个自行车友好、绿色低碳的城市,其实跨界的合作不仅如此,比如如何让侵占自行车道路的机动车能够受到一定的管制,这方面我们和北京市交管局的警察开了几次座谈会,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和他们进行交流。

  自行车优先的标志,这是两年多以前出现在清华校园的,经过不断地推广,现在全北京满大街到处都是,因为这样一个标志无论是地下的还是路边的,都会给开车的人一个很好的提醒。

  我记得我曾经被一个开奔驰车的小女孩竖了一个中指,因为她觉得我这个骑车人干扰了她的开车,其实她是闯到了我们的自行车道,我只是给她做了一个暗示。当然,随着越来越多自行车优先标志的覆盖面的提高,城市道路如何做到骑车人和开车人共享就显得非常重要。

  北京的城市规划对于自行车道路也做了各种各样新的安排,自行车的生产商,比如深圳周边有中国中高档自行车的生产商,他们在这一波的浪潮里面会得到新的发展机遇。还有共享单车的供应商,大家知道今年开始中国共享单车三家公司已经开始盈利了,而且未来他们会提供更优良的服务。

  解特使还特别出席了我们的自行车宣传活动,主流媒体对我们的活动非常关注。北京三家纸媒头版整个画幅介绍自行车出行的活动,北京的老百姓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老百姓在绿色低碳出行方面愿意做出努力。

  自行车正在回归城市,而现在很多地方,包括研究机构都在研究,如何推动公众骑车,包括郑保卫老师主编的《中国气候变化传播案例集粹》把某人骑车的故事也作为了研究对象写在这里面。

  绿色低碳的消费行为对于我们尽早碳达峰和碳中和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是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能够让中国老百姓真正为全球气候应对做贡献的方式,但是只靠老百姓是做不到的,还需要政府、企业、公众、NGO、媒体的多方合作,只有这样一个跨界的合作才能够让我们的消费领域碳达峰提前达峰和碳中和做出贡献,最后感谢组委会邀请我和大家做分享,谢谢各位。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国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