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放时代·中关村国际创新集市暨全球创新人才汇在京召开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06-14 17:45:54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冯实):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强化合作链接、促进企业交流在京开展“开放时代·中关村国际创新集市”系列活动。其中,全球创新人才汇特别邀请各领域中外籍嘉宾出席现场,利用圆桌论坛、组队讨论、团队演练、团队竞赛从而提出解决各团队议题方案的互动形式备受创业者关注。此次全球创新人才汇由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做自己科技公司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卡内基金全球政策中心业务发展主管Tom Lehmann,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CICEF)、“一带一路”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委员会主任常东娅,中关村创业大街全球孵化业务总监栾天,北京大学遥感所大数据与社会感知研究所博士后、巷聚CEO王瑶莉,清华大学硬核科技领域领域高性能计算天体物理学在读研究生Austin Chase Minor,企业家代表、《创意营销》主持人Marina Barayeva作为圆桌论坛嘉宾和演练团队导师出席现场并就如何定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为年轻人提供国际型人才建议发表了讲话并参与团队演练。此次活动旨在为青年人创造一个国际化场景并让现场观众在这种场景中尝试和学习多元化思维。

开放时代·中关村国际创新集市暨全球创新人才汇在京召开

圆桌论坛现场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方——做自己科技公司公司创始人及CEO许宁在回答国际在线记者就国内人才向国际人才发展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时表示,问题的发生首先是思维受限,其次是语言和理解能力,最后是外部环境。许宁同意Marina Barayeva在圆桌论坛中提到的很多人会在做具体的国际化转变之前就开始想象困难。这种预设困难的思维方式会让自己困在舒适区而没有挖掘潜力。其次是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的困难。当人才发展进入新的文化环境时,思维需要转变适应与之截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文化。现实困难就体现在沟通时的语言能力和面对不同文化时需要运用的理解能力。许宁赞同王瑶莉论坛上提供的建议,把大的困难分解成为一个个小主题,再把一个个小主题当成目前需要前进的小目标。“我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对方的文化但是我可以先理解一部分,比如先从与我相关的文化入手理解。此外,就像姚莉说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坚持“爬山”,达到山顶只是时间的问题”,重在坚持。最后许宁提出,当一个人纯粹只生活在一种文化氛围中,理解和获得国际化思维是非常困难的。许宁建议那些希望获得国际化思维的人群应该走出国门到更多文化的地方去学习、去尝试生活一段时间。

  此次全球创新人才大汇赞助商—北京西西弗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彭禹斯说:“现在很多科技团队、技术团队误以为公司不会“死”在技术上,只会“死”在资金上。然而,当资本市场冷下来后,大家会发现过往很多团队恰恰“死”在技术团队不够完善或者研发管理不够优秀。我们目前就是专注于帮助微创企业做优化配置和培训指导。对于大的企业和实业,我们提供数字化和线上线下整合方面的工作”。(图片来源: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

编辑:韩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