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产业力 |   会员页面  |  环球健康

首页 > 环球创业 > 正文
中国消费新需求为中秘经贸合作添动力
2025-11-17 10:27:27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责编:韩东林

中国消费新需求为中秘经贸合作添动力(专家解读)

今年5月,在秘鲁钱凯港,集装箱船“金奈”轮停靠在3号泊位。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摄

  秘鲁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之一。秘鲁外贸旅游部网站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5月,中秘贸易总额为191.49亿美元,同比增长30.7%。中国为秘鲁第一大贸易伙伴。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日前报道称,中国正积极助力拉丁美洲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该报道援引《2025年拉丁美洲经济展望》报告,将2024年正式投入运营的秘鲁钱凯港列为典型成功案例。作为中国在拉美地区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钱凯港预计每年可为秘鲁带来约45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并创造超过8000个直接就业岗位。

  报道称,钱凯港致力于打造成为连接南美洲与亚洲的关键物流枢纽,其建成将显著优化物流效率,为中秘经贸提供便利。

  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的新变化为全球贸易伙伴带来了新机遇。我们注意到,秘鲁的特色产品正与中国的消费新趋势形成良好呼应,这为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

  在中国市场,我们观察到几个消费新趋势。首先是健康消费的兴起。中国消费者日益注重饮食健康,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得益于这一趋势,秘鲁的蓝莓、牛油果和藜麦等农产品,正赢得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如今,秘鲁牛油果已被用于制作流行的酸奶饮品,而蓝莓、葡萄等产品也通过进博会等平台,直接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其次是对便捷性的需求显著提升。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烹饪效率的追求,催生了冷冻食品市场的繁荣。我们注意到,许多年轻人没有足够时间进行传统烹饪,转而选择高品质的冷冻食品。为此,我们在保持新鲜果蔬供应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冷冻蔬果等产品走入中国市场。

  第三是情感消费与“悦己经济”的兴起。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情感共鸣和个性表达买单。以LABUBU为代表的潮流玩具就是其中的代表。秘鲁的羊驼玩偶也凭借其温暖治愈的形象、毛茸柔软的触感,以及浓厚的秘鲁文化气息,走进了不少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在去年第七届进博会与今年的第八届进博会上,秘鲁展台的羊驼玩偶就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赏玩,玩偶的展位成为现场的热门点位。受中国本土文创品牌的启发,我们也正尝试开发更多兼具文化内涵与情感温度的新产品。

  第四是精品化与个性化趋势明显。在咖啡领域,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具特色的产地风味。秘鲁的多种特色咖啡正凭借独特风味图谱,逐步获得中国咖啡爱好者的认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下沉市场的咖啡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在这些新趋势下,中秘经贸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得益于中秘自贸协定,双边贸易持续扩大。目前许多秘鲁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双方贸易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除了传统的蓝莓、牛油果等产品,近年来碧根果等新产品也通过检疫认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在物流领域,物流通道的升级也为两国农业贸易注入新动力。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80公里的钱凯港,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于2024年11月正式开港运营,是连接南美与亚洲贸易的重要枢纽。过去,秘鲁货物需经北美洲港口中转,再换装大船运往亚洲,流程繁琐、耗时较长。而“钱凯至上海”直航线路开通后,货运时间显著缩短,秘鲁到中国的生鲜农产品航程从原来的35天减少至23天,物流成本也同步下降。这一变化极大提升了蓝莓、牛油果等秘鲁生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中秘经贸合作切实惠及了民众。以羊驼玩偶为例,该产业每年保持20%—35%的增长,为秘鲁当地工匠特别是女性手工艺者创造了可观收入和就业机会,更让这项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焕新。如今,在秘鲁,更多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跟随长辈学习这门承载着文化与记忆的手艺。与此同时,中国合作伙伴在品牌塑造与市场拓展上的成熟经验,也助力我们更精准地把握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让秘鲁产品更好地融入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继续通过中国的进博会等重要平台,展示秘鲁优质、多样的产品。期待与中国伙伴携手,在农业技术、市场开拓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把握中国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

  (记者  林子涵采访整理)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