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产业力 |   会员页面  |  环球健康

首页 > 环球创业 > 正文
“夯实”合作信心 “焊牢”中外友谊
2025-11-06 09:38:1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责编:韩东林

  null

  各国属地员工在比赛中结下深厚友谊。刘 晨摄

  null

  缅甸与哈萨克斯坦的属地员工正在交流技术经验。刘 晨摄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秋日的阳光下,氩弧焊枪喷出金红色火花,在管道上烙下细密纹路;管工们蹲身测量,卷尺与管件的碰撞声清脆入耳。不同肤色的选手不时相互交流,有人用手势比划焊接角度,有人递过校准工具,统一的技术标准为各国选手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金秋10月,2025年中国石油“一带一路”海外属地员工技能大赛在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举行。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缅甸、尼日尔、贝宁6个国家的86名参赛者,围绕管工、焊工、吊装工、管道阴保工、电气工、自控仪表工6个核心赛项展开角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写下鲜活注脚。

  “管道焊接误差不超过1毫米”

  “管道焊接误差不超过1毫米,吊装稳定性需精准控制在500毫米范围内。”来自缅甸的选手丁明太说,他入行3年,才能在操作中达成技能大赛的这项标准。刚入行时,发生偏差是家常便饭。在一次次的日常操作中,丁明太不停磨炼着自己的技术。

  “比赛标准看似严苛,其实与我们的工作要求是一致的。”丁明太说,他把每一次日常工作的操作视作提升自己的锻炼机会。常年的练习终于在技能大赛中开花结果,丁明太在技能大赛的焊接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激励着我在未来继续努力提升技术水平”。

  “以前调试自控仪表,只是校准传感器就得花2小时,还常出偏差。”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自控仪表工巴哈说。巴哈入职中乌管道公司5年了,刚来的时候,曾因对复杂电路调试不熟练,多次耽误运行工作进度。

  备赛3个月里,他每天跟着中国师傅边学文训练8小时,把电路图贴在宿舍墙上,睡前还在模拟板上推演接线逻辑。“这次比赛要在90分钟内完成3套仪表调试,我提前10分钟就做完了。”巴哈说,经过练习,他深深理解,精准不是天赋,而是不停重复直到产生肌肉记忆。

  此次大赛主要聚焦全实操考核:管工需在240分钟内完成水平来回弯管道的精准测量与组对,焊工要以氩弧焊打底、半自动焊填充的工艺实现高标准焊接,管道阴保工则需熟练完成电位测量、土壤电阻率检测与防腐层缺陷定位。从模拟管道应急抢修的维抢修赛项,到保障设备稳定的电气、自控仪表调试,每一个竞赛环节都紧扣中国石油海外单位运营管理的核心需求。

  技术高标准的背后,是沉甸甸的效率与安全责任。“评判不仅看操作速度,更看工艺精度与安全规范。”大赛执行裁判长袁运栋介绍,裁判团队由中国石油各领域资深专家组成,严格依据国际标准与行业规范执裁,确保“给分有据、扣分有理”。在实战竞赛中,检验了参赛者的技能水平,也能推进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为能源“一带一路”设施安全平稳运行夯实技能基础。

  “要电路畅通,更要心心相通”

  在布哈拉市的大赛场馆里,电机控制箱的指示灯“咔嗒”一声跳成绿色,哈萨克斯坦电气工程师昆塔斯长舒一口气。他捧着刚完成的设备,转身看见中国教练方杰冲他竖起大拇指。

  “要不是方师傅,我可能连电机启动电路的接线顺序都搞不清,更别说在40分钟内完成调试了。”昆塔斯说。控制箱里的接线十分规整,每一根线都按颜色对应端子,没有一丝错乱。这在1个月前,还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备赛初期,昆塔斯总是栽在“启动电路”上。有次模拟竞赛,他因为把接触器的控制线接错端子,通电后电机不仅没转,还发出刺耳的嗡嗡声,最后超时出局。

  “后来,方师傅搬来一个旧的电机控制箱,拆开端子排,用红色马克笔在每根线上标上序号,再用俄语写下‘启动’‘运行’的注释”。昆塔斯现在还记得方杰当时说的话:“方师傅和我说,每根线都有它的‘位置’。就像我们合作一样,找对了配合方式,活儿也就顺了。”

  比赛前,为了表示感谢,昆塔斯送给方杰一个铜饰。这是他托老家阿拉木图的亲戚做的,上面刻着一只展翅的鹰。“在我们哈萨克族的文化里,鹰是勇气和智慧的象征。方师傅就像鹰一样,带着我飞过了技术的难关。”昆塔斯说,方杰回赠了他一把绝缘螺丝刀,“方师傅说,要电路畅通,更要心心相通。”

  大赛当天,昆塔斯果然又遇到了类似的接线难题。他回想起方杰教他的“按序号对端子”方法,比规定时间提前5分钟完成调试。昆塔斯说,比赛结果一出,方师傅比他还激动,与他用力击掌庆祝。“今后,我还希望跟方师傅学习更多技术”。

  “把先进技术带回西非,为家乡能源建设出力”

  西非的烈日下,尼贝管道旁的红土被晒得发烫。来自贝宁的阴保工康斯坦丁蹲在地上,看着手里的智能检测终端屏幕上,一条绿色的曲线正随着探头移动缓缓跳动。

  “把先进技术带回西非,为家乡能源建设出力,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康斯坦丁说。3年前,康斯坦丁刚入行时,检测管道防腐层缺陷是件繁重的体力活。他和同事要背着30多斤重的旧检测设备,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沿着管道徒步,帆布工装被汗水浸得能拧出水,鞋底也常被红土下的碎石磨破。

  去年,中国石油在尼贝管道项目开展技术培训。中国工程师牛殿国带着一套数字化检测设备来到公司,智能终端连上网后,探头划过管道,屏幕上就能实时显示缺陷位置和深度,数据还能直接上传到云端,1.5小时就能测完1公里,准确率比以前提高了35%。康斯坦丁当场决定,一定要把这个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

  接下来的1个月,康斯坦丁成了培训室里最勤奋的人。牛殿国手把手教他校准探头、解读波形图,他把每个步骤都记在笔记本上,晚上回到宿舍还对着视频回放反复琢磨。有次为了搞懂“土壤电阻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他拉着牛殿国在管道旁测了3组不同地段的数据,直到月亮升到半空才回去。

  “中国师傅从不嫌我问得多,还总说‘技术学会了就是自己的,要用来帮更多人’。”康斯坦丁说。他用发的工资给妻子买了台新缝纫机,还把弟弟送进了职业学校学机械。“我看到了靠技术改变生活的希望。以后我要教更多人学技术,让家乡的管道更安全,让更多人能靠手艺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能为家乡做的事。”康斯坦丁说。

  中石油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胡红民表示:“让当地更快更好发展,是我们与当地人的共同心愿。这次大赛,86名选手均为海外项目一线属地员工,其中有深耕行业多年的技术骨干,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工匠。我们希望‘以赛促学’,将先进的管道运维技术、安全管理理念传递给属地员工,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为当地创造更高质量就业机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大赛,我们希望提升属地员工的职业竞争力,更让‘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精神在技能传承中落地生根。”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副总经理才建说。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