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产业力 |   会员页面  |  环球健康

首页 > 环球创业 > 正文
天津直博会展现直升机行业创新活力
2025-10-28 09:49:0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责编:韩东林

天津直博会展现直升机行业创新活力

  10月18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迎来公众开放日,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进行特技飞行表演,为现场观众献上一场视觉盛宴。

  新华社记者 李 杰摄

  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近日闭幕。为期4天的展会不仅集中展示了低空经济技术成果,更成为观察行业未来走向的重要窗口。多款新型国产直升机和创新概念飞行器首次亮相并进行实战化飞行表演,展现出中国航空工业在直升机领域的硬核实力与广阔前景。

  直-20T“一机多能”拓展新维度

  首次进行飞行表演的直-20T突击直升机是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在飞行表演中,直-20T展示了悬停回转、急上升转急下降等复杂飞行动作,其优越的动力性能和灵活的操纵性能,生动诠释了第四代直升机的典型特征。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副总师朱敏峰在接受采访时对直-20T进行了权威解读。

  “直-20T突击直升机,是直-20实现系列化发展和规模化列装的重要成果之一。”朱敏峰介绍,“它在继承直-20机降作战、运输和吊挂运输等任务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了空地协同突击和空中火力打击作战任务。它能够利用自身机载武器系统,在平原、高原等多种复杂环境下,为任务单元提供有效的空中火力支援。”

  直-20T融合了通用直升机的投送能力与突击火力的精准打击能力,实现了“一机多型、一机多能”的效能跃升。优异的操纵性能,得益于电传飞控、振动主动控制等先进技术,确保了它能够在复杂的山间、丛林和楼宇环境中,灵活高效地完成多样化任务。

  本届直博会,以直-20T为代表的国产直升机集中亮相,系统展示了航空工业在直升机研发与体系化发展上的最新成就和强大实力。

  垂直起降飞行器破解运输难题

  在直升机馆现场,一架造型独特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最新推出的AR-E800电动多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以其创新的技术方案,破解了复杂环境下的物资运输难题。

  “在山区、高原等特殊地形条件下,传统运输方式往往面临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的难题。”航空工业昌飞副总工程师、AR-E800项目负责人苗德建接受采访时说,研发团队在前期进行了大量市场调研,AR-E800正是锚定刚需、针对痛点所研发的800kg级重载飞行器,它采用了分布式6副共轴旋翼布局和滑橇式起落架,配有双余度飞控系统与整机降落伞的双重安全保障,既降低了飞行阻力,又确保了在单个旋翼失效情况下的飞行安全。

  在市场表现方面,截至目前,AR-E800已收获上百架订单。随着中国低空经济政策的持续深化,AR-E800凭借其出色的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和灵活的模块化应用特性,有望在物流运输、能源基建、应急救援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航空高科技从科幻走向现实

  低空经济馆内,中航环球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带来的“紫火”通用垂直起降平台引发广泛关注。这款源自“南天门计划”的概念飞行器,展现了航空高科技从科幻走向现实的创新路径。

  在场景应用上,“紫火”展现出卓越的多任务适应能力:在应急救援方面,其配备的AI系统可透过云层、烟雾精准识别生命体征;在医疗转运方面,恒温抗震医疗舱与远程诊疗系统可构建“空中ICU”;在灾害响应方面,可快速构建空中通信中继,实现空中协同、组网搜救、投送关键物资等功能;在城际物流领域,凭借精准起降与降噪技术,有望重塑城市货运模式。

  “紫火”平台的创新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参数的突破,更在于将尖端航空技术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新思路。它展现了航空高科技从特殊领域向民用领域拓展的可能性,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从天津直博会的展品与技术路线来看,中国直升机行业正沿着智能化、绿色化、体系化和多元化的方向稳步前行。无论是直-20T的“一机多能”,还是eVTOL的关键技术突破,抑或是概念飞行器的大胆尝试,都彰显出航空工业强大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后劲。随着低空经济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创新成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