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晚,福建省科技馆化身为一座充满未来感的“科学之城”。以“智趣AI幻夜奇旅”为主题的科普活动“科学之夜”正式拉开帷幕,为市民奉上一场为期四天,融合前沿科技与趣味互动的夜间科普盛宴。
活动首日,福建省科技馆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六大主题板块各具特色,从动手实践到视觉震撼,从竞技比拼到星空探秘,30余项互动项目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体验尖端科技,沉浸在探索科学的乐趣中。据不完全统计,当天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120万。
六大板块联动 科学与趣味交织
夜幕中的福建省科技馆披上科技色彩。入口处,一位身披重甲的“钢铁侠”惊喜亮相,在主题打卡墙前与络绎不绝的市民热情互动。
晚上8点多,馆外夜空化为巨幕,一场“科学光影秀”——无人机编队表演上演。无人机群在科技馆工作人员的精准操控下不停变化队形,在夜空中变幻各种造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馆外也有让孩子们能动手体验的无人机挑战项目。无人机3v3足球赛的球形飞行器在孩子们的操控下展开攻防、对抗,飞行器急停、拦截、射门,嗡嗡作响;一旁的迷你四驱车竞赛也发出轰鸣,赛道边的小选手们紧握遥控器,上演一场迷你版的“速度与激情”;孩子们围在赛道旁,目光紧随着小车,每一次微小的进退都牵动着全场的心跳。
在科技馆二楼创客空间的“科学工坊”里,一组组亲子家庭正携手合作,投入有趣的图形化编程任务中。在没有平板电脑、手机等外部硬件的情况下,用骰子和拼图指令控制裤兜机器车,将礼物推向地图上的规定位置。一位小男孩在爸爸帮助下成功让小车启动,他激动地欢呼:“它听我的命令!”每一次在指令板输入指令,按下ROAD键,都点燃了一个小小的创新梦想。
同样为亲子家庭准备的“绘本奇妙说”,是本次“科学之夜”新增的体验项目之一。孩子们席地围坐在一起,在阅读推广人生动的讲述中进入到科学与温情交融的“绘本奇妙夜”,从中了解科普绘本中的科学知识,感受亲子共读的乐趣。
科技馆经久不衰的“挑战惊奇秀”现场坐满了观众。当燃烧实验迸发出绚丽的火焰,激光精准击中气球,现场观众的惊叹声与掌声此起彼伏。除了保留节目《神奇气体在哪里》展示不同气体的特质外,此次“科学之夜”还轮番上演《追光逐影》《琥珀的低语》《燃烧吧!科学》《御风有术》等科学表演,借助静电、光影、燃烧、气体特性、建筑平衡等科学原理巧妙设计实验,以直观、震撼的方式揭秘科学原理。
在4D动感影院内,同样座无虚席。随着4D电影《气象万千》的播放,影院座椅同步模拟震动、倾斜、喷水等特效,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到风驰电掣与自然奇观。小观众们紧握扶手,影院内惊呼与欢笑声此起彼伏,大家仿佛亲历了一场场真实的科学冒险。此次“科学之夜”,科技馆精选播放《皮皮的火星梦》《钱学森》《袁隆平》《我是医生》等以“光影科学梦”为主题的科学影片,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观众根植探索精神与家国情怀。
对于渴望动感体验的观众,科技馆此次特别引进了LBE大空间沉浸式科普项目“科学竞技场”,让市民免费感受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科技魅力。参与者戴上VR设备,瞬间“穿越”到神秘的三星堆秘境或火星探险现场,在剧情与立体声效的引导下,与虚拟角色三星堆小人互动,在内置的神话场景中御风飞翔。系统精准模拟的失重感与逼真的场景体验,参与者们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步步惊心”。看了孩子体验的过程,市民金先生也跃跃欲试,直呼“好逼真”。他分享道:“平时孩子对科学就很感兴趣,这次带孩子来科技馆,感觉活动安排得很丰富,自己也跟着孩子体验了不少项目,学习到一些知识。以后还会带孩子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创新科普形式 点亮城市夜文化
除了科普知识,福建省科技馆还汇聚了多方科普资源,摆起了“科学集市”。
福建省机器人科教协会展示的智能仿生机器狗灵活地踱步、翻滚,吸引不少人驻足围观。福建省科技馆核电科技分馆带来的华龙一号互动模型展示“国之重器”的硬核实力与自主创新力量。福建省天文学会则带来天球仪、月球仪、陨石陨铁标本、观测器材,讲述天文科普知识,指导孩子们观测星空,探秘宇宙。福建省气象协会、福建省科普作家协会的摊位前,人群排起了长队,参与互动问答、阅读互动,获得这些单位为市民准备的精美科普礼品。来自福建省科技货币科普分馆、福建省科技馆地矿科学分馆的大学生志愿者也在现场为市民热情科普货币与矿物知识。
本次“科学之夜”活动是福建省科技馆创新科普形式、延伸教育功能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将科普教育与国庆假期的夜间文化生活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假日选择,更激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真正做到让科学知识触手可及,让国庆假期充满科学的趣味与探索的惊喜。(资料来源:福建省科技馆 图文:林颖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