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海油锦州23-3油田。 (资料图片)
中国海油近日发布消息称,我国海上稠油热采技术体系和核心装备规模化应用取得关键进展,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超500万吨,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
稠油是一种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且容易凝固的原油,开采难度大。与陆地油田相比,海上平台作业空间小、成本高,稠油热采规模化开发面临技术装备和经济效益双重挑战,是业界公认的世界难题。
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杨仁锋表示,目前在全球剩余石油资源中,稠油占比约70%,是石油生产国实现增产的主攻方向之一。对于高黏稠油,行业内主要采用热采方式进行开发,核心原理是向地层注入高温高压蒸汽,通过加热使稠油黏度降低,成为流动性好、易开采的“稀油”。
我国是全球四大稠油生产国之一,稠油资源丰富,海上需注热开发的高黏稠油探明储量超6亿吨,占我国稠油已探明储量的20%,开发潜力巨大。持续推动稠油储量向产量转化,对于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海上稠油热采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现已建成南堡35-2、旅大21-2、锦州23-2等多个主力热采油田。今年以来,稠油热采产量已超130万吨,全年产量有望跃升至200万吨。
为高效且经济利用稠油储量,中国海油持续开展科研攻关,创新提出“少井高产”热采开发理论,同时配套大液量高效举升工艺,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成功破解热采产能低、热量损失大等难题。
中国海油资深专家刘义刚表示,针对稠油热采井高温高压的复杂工况,我国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的耐350℃注采一体化装备,自主研发小型化高效注热装备、井下安全控制系统与长效防砂装置,并设计建造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填补了我国海上稠油热采装备领域的空白。
随着稠油热采开发技术体系的丰富完善和关键核心装备的研发投用,我国海上稠油热采产能建设步伐持续加快。2024年稠油热采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
中国海油勘探开发部姜维东表示,海上稠油热采技术体系和核心装备规模化应用的重大突破,意味着我国在海上稠油热采开发领域已处于领跑地位。中国海油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稠油热采油田的开发建设,不断提升稠油储量动用能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