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浪潮,正激荡在中国县域的田间地头。
山东寿光用物联网、大数据重塑“种菜模式”,用手机控制智能化设备,智能大棚里产出“身价”翻番的精品蔬菜;江苏沭阳借力电商直播,将花木盆景卖成“网红爆款”,让老百姓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黑龙江五常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升级建设‘溯源中国·稻乡五常’品质品牌区块链溯源平台,捍卫品牌价值……
当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融入农业基因,这些农业县正经历从“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的华丽转变,生动诠释着县域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坚实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地方,2025年江西省两会提出要“落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造更多经济强县、农业强县、文旅美县、生态名县”。
富民增收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繁荣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表示,在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做足“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到1.413万亿斤;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8万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3%。
老树新枝 科技赋能乡村产业现代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持续推动乡村产业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向现代化迈进。其中,智慧农业凭借技术赋能,为生产体系注入发展动能,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智慧种养方向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智能传感器实现了对土壤湿度、养分含量、动物生理及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测,为精准灌溉、施肥、放牧提供了科学依据;无人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大幅提高了种养效率和作业精准度,有效促进了水资源、肥料等农业资源的利用,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望智慧农业普及之前,传统农业生产长期面临着诸多难以突破的瓶颈。彼时,农民往往依赖经验判断土壤墒情与作物长势,灌溉施肥全凭 “估摸”,常常出现水资源浪费、肥料过剩导致土壤板结的情况;田间管理多靠人工巡检,不仅耗时耗力,还难以及时发现病虫害隐患,一旦暴发便可能造成大面积减产;作物授粉、农药喷洒等环节同样依赖人工或传统方式,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熊蜂授粉的高成本曾让不少农户望而却步;而传统种植模式下,产量与品质难以兼顾,过度依赖化肥农药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如今,智慧农业正在改写传统农业生产局面。在2025年寿光菜博会上,智能喷雾机器人、智能授粉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大显身手,实现了管理作业全流程自动化;深液流栽培模式下的“巨无霸”番茄树,冠幅面积150平方米、单株年产可达6000斤,刷新了人们对作物产能的认知;中国科学院稀土补光技术,助力作物产量提升 30%,而智能授粉机器人则将熊蜂授粉成本压缩至原先的三分之一;气雾栽培、鱼菜共生等新型种植模式,以及AM自然循环微生物土壤修复技术(改善土壤环境,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智能水肥一体化、秸秆原位还田、量子富硒技术等100余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既提高了蔬菜产量与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又守住了生态红线,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从 “看天吃饭” 到 “知天而作”、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的跨越式转变。
农村电商为经营体系拓宽流通渠道。电商迅速发展,打破了乡村产业商品价值实现的地域限制,特别是为“土特产”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通过电商平台,农户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有效助力农民增收。例如,中国农大科技小院学子携驻村科研成果亮相直播间,国产树上熟榴莲、玉露香梨汁等数十款农产品吸引全网3000万观众围观和拼购,产品迅速售罄,显著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同时,拼多多还提供数据分析、客户定位等服务,帮助农户面向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商务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6.4%,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一件又一件快递“飞”出农村,带动更多农产品出圈热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农村电商平台数量稳定增加,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逐步拓展,成为城乡市场流通的重要渠道。
政策引导 筑牢科技兴农根基
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基础保障是科技扎根乡村的“催化剂”和“孵化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并提出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自2017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0多亿元,支持建设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2014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支持1489个县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近30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超15.8万个。
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县域经济发展正迈向新征程。
从山东寿光到江苏沭阳,从黑龙江五常到全国各地的农业县,智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展现出强大活力。未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有望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农业生产各环节,推动效率与品质实现显著提升;依托数字化手段,“土特产” 在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中或将实现价值跃升,为农民增收提供切实支撑;政策扶持体系将精准引导资源投入,营造更优发展环境,为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提供有力保障;新型职业农民与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育,将为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当科技深植乡土沃野,当发展成果润泽每一位辛勤的耕耘者,智慧农业将加速铺展出一幅乡村产业活力迸发、农民生活富足安康的县域发展新画卷。
(《国际・跃》观察员)
数据来源:
1、中国政府网
2、农业农村部
3、国家统计局
4、新华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