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工作人员在6G概念验证试飞场进行技术验证。庞成晨/摄(人民视觉)
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中国通号在云南进行“一塔一城低空通信”的测试与应用示范。紫金山实验室供图
未来产业具有高成长性,事关发展全局。我国正加快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在6G、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江苏南京积极探索6G示范应用,天津滨海新区建成生物制造中试成果转化平台,安徽合肥围绕量子科技逐渐构建产业生态链,广东深圳聚集200多家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竞相涌现的新技术,持续为我国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拓展新空间。即日起,本版推出“经济聚焦·未来产业看未来”系列报道,看创新要素如何向未来产业聚集。
——编者
“嗡——”在飞手的操作下,无人机携带着一盒药品,从江苏南京市江宁区天元西路的一家药店出发,飞行8公里,稳稳降落在紫金山实验室东门口。
快速、持续、稳定的飞行背后,是6G技术在智慧城市和低空经济中的一次示范应用。
什么是6G?在这个新赛道,有哪些“未来已来”的场景?它还将赋能哪些产业和领域?日前,人民日报记者在南京进行了探访。
6G能有多快?
相比传统“蜂窝式”通信,性能提升10倍以上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和前面几代有哪些不同?
最直观的,就是速度。有人曾形象地打过比方:如果把2G的速度比作牛车,那3G就是自行车,4G是汽车,5G是高铁,6G则可视为飞机。
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明告诉记者,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是,由基站和发射塔将信号发射给“小区”(即一定范围)内的移动终端。因覆盖“小区”呈六边形的蜂窝状,这种通信技术也叫“蜂窝式”通信。此后,移动通信不断迭代升级;但无论怎么变化,“蜂窝式”通信技术始终未变。
“随着手机越来越多,流量越来越大,基站和发射塔越建越密,‘小区’之间无线电波干扰更加明显,跨‘小区’时信号也会不稳定,网速和信号质量提升遇到了‘看不见的天花板’。”黄永明说。
如何从“堆叠式创新”迈向“颠覆性创新”?
2018年,从紫金山实验室成立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尤肖虎带领团队瞄准了“无蜂窝式”通信技术。“这一创新打破‘小区’界限,将所有信息精准同步交给处理器统一处理,信号增强、传播更远。相比传统‘蜂窝式’通信,其性能提升10倍以上。”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王东明说,如果将“蜂窝式”通信看成各自为战、互相竞争的小作坊,那么“无蜂窝式”通信就是打破壁垒、劲往一处使的大工厂。
飞行8公里的配送无人机,在5G网络下,需要穿越近20个“小区”,在每个“小区”交界处进行信号接收切换时,可能存在因持续“掉线”而导致返航的情况。在无蜂窝网络下,这不再是问题。
传输快、覆盖广,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或许已够用,但对于工业领域来说,还差了一块拼图——确定性。
“即使是又宽又平坦的高速公路,也会因车多而发生堵塞、卡顿。信号短暂卡顿如果发生在精密制造产线上,轻则零件损坏、重则产线停摆。”黄永明说,这就需要一位“交通指挥员”。6G技术研发团队正通过在无蜂窝通信中进一步引入时延感知实时智能调度,构建“管控系统”,为不同速度和目的地的“车辆”按需调配资源,让它们都能按时可靠抵达。
6G只是更快吗?
构建起陆、海、空、天全方位的通信体系
相对传统移动通信技术,6G带来的,不止于快。
烟波浩渺的太湖中,西山岛附近,一架无人机盘旋高飞进行跨越33公里的渔业资源巡检。机上搭载着高清夜视摄像头、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内嵌自研智能应用程序,借助岛上单基站,实现24小时全天候自主起飞、降落、充电和执行任务。
去年,紫金山实验室与中国联通、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合作,在太湖渔业资源保护试验场,开展超远距离无蜂窝通信技术验证和应用创新。“单站覆盖面积相比5G提升10倍。”技术负责人刘东杰说。
太湖湖面广大,天气多变,人工巡检费时费力还有盲区;又因湖面难以架设基站和发射塔,5G联网无人机无法接收和传输信号。6G技术提前应用,有望实现渔政管辖水域全覆盖、提高渔业资源保护效率。
因为信息传输不再局限于地面基站,6G构建起陆、海、空、天全方位的通信体系,同时,将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等能力融合在一起。
今年1月,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中国通号,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开展“一塔一城低空通信”试验,通过在城市高点部署无蜂窝通信基站,支撑无人机森林防火巡检等低空场景演练,破解了特殊地形地区架设基站成本高、信号差等问题。
在江宁区秣周东路至悠谷路上,3台无人智能清扫车,按照设定的路程,在2.1万平方米覆盖范围内清扫路面。记者看到,清扫车装着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和各种传感器,不仅能及时避障,还能精准识别清扫垃圾。
“通过无蜂窝网络清扫车将拍摄的图片传到后台,再到生成控制指令传回,控制在毫秒级以内。”6G技术研发工程师蒋天翔介绍,凭借网络速率稳定、确定性强的技术优势,清扫车有了“火眼金睛”,能够敏锐感知、快速响应。
据介绍,江宁区今年将建设一批人工智能环卫示范项目——通过智能环卫车辆、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智能监控平台等,提升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6G产业将如何布局?
从带动上游到赋能下游
当前,全球6G技术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迈向关键技术攻关阶段,6G布局重点已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产业布局。有专家表示,今年6G进入“标准化元年”,预计2029年完成标准制定,2030年前后实现试商用。
4月10日至12日,由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举办,海内外专家学者就6G技术前沿与产业发展趋势展开交流探讨,促进6G技术交流合作、推动技术与场景创新。
6G目前发展情况怎样?哪些产业布局支撑其做大做强?未来又将如何赋能其他产业?
紫金山实验室所在的江宁区,作为6G技术研究的最近承载地,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主导产业之一,2024年产业产值超过1220亿元。
“从2018年紫金山实验室成立,江宁区就有针对性地培育布局集成电路及芯片制造、元件设备及传感器、算力产业、人工智能、新兴软件等上游产业。中兴通讯、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腾讯云计算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等一大批企业相继落地。”江宁区工信局副局长蒋继平告诉记者,其中,集成电路、新兴软件及算力产业等,已发展成为特色产业集群。
去年,江宁区集成电路产业入选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2024年全区纳入市统计的65家企业完成营收153.33亿元,2025年预计同比增长23.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2024年132家规上软件企业实现营收267.4亿元,同比增长7.5%;算力设施方面,建成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已完成算力数据中心等核心平台建设……
6G技术不仅对于推动通信产业的升级至关重要,更将成为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
近年来,江宁区大力推进企业上“云”,以及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选取汽车零部件、智能电网等15个典型应用场景,打造示范标杆。
“未来,6G技术在赋能制造业发展上大有可为。”黄永明介绍,在众多场景中,具身智能被视为最有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高速率、确定性的优势,可助力工业机器人更灵活敏锐,从事精细活、绣花功。未来机器人服务还可能通过6G网络调度其他智能体,完成复杂任务。”
对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来说,低抖动、低延迟带来的可靠性、稳定性,可在复杂路况下为无人驾驶护航。无处不在的连接、算力和智力,将让人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畅享智慧生活。(记者 姚雪青)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