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国际航协)近日发布的报告调高了2024年各大航空公司盈利预期,预计全球航空业净利润将达到305亿美元,净利润率有望达到3.1%,均高于2023年同期水平。其中,亚太地区航空公司的利润增长最为显著,2024年将占到全球客运量增长的一半。国际航协理事长威利·沃尔什表示,在世界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全球航空业仍有望继续夯实盈利能力。
航空客货运量双增长
国际航协的最新报告预计,2024年将有49.6亿人次使用航空出行,这一规模将创历史新高。全球航空货运量、运力、腹舱运力等关键指标均实现增长,正调整并回归到2019年前的水平。预计2024年全球航空业总收入和总支出将分别达到创纪录的9960亿美元和9360亿美元。
近期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全球航空业正恢复全面运营,盈利状况持续向好。阿联酋航空表示,该公司2023年利润达到创纪录的47亿美元,当年载客量达到5190万人次;新加坡航空2023/2024财年的净利润为26.8亿新加坡元(约合19.9亿美元),高于上一财年21.6亿新加坡元的水平;英国航空2023年营业利润同比翻了一番,超过2019年前水平;沙特2023年航空客运量同比增长26%,达到1.117亿人次,国际客运座位数达到2019年前的123%。
“各大航空公司的盈利前景历来与全球经济增长趋势密切相关。”国际航协首席经济学家玛丽·汤姆森表示,当前全球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航空业需着力提高盈利能力,努力解决供应链问题并有效分配运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运力需求。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近年来,全球航空业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运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数字化和自动化服务等技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阿拉伯旅游市场展上,国际航协非洲和中东地区总裁卡什夫·哈立德表示,目前全球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尚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出行需求,未来需要考虑实施更多数字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助推行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智慧航空建设不断提速,国际航协等相继推出“单一身份识别”“单一记录”等航空客货运领域数字化转型项目,旨在以全新国际标准推动民航信息处理和传输一体化,促进全产业链数字化运行。国际航协北亚区副总裁解兴权表示,近年来中国民航加大数字化赋能力度,推出了整体布局规划和指导意见,中国各大航空公司也积极有序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人工智能是全球航空业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之一。2023年以来,法国航空积极推广生成式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如今已有80多个涉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项目投入使用。人工智能被应用于预测机上行李数、餐食数、用水量,优化航线,更精准地统计乘坐信息等。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利用海量数据和强大计算能力,优化航空天气预报技术,从而有望减少恶劣天气对航空业的影响,提高航司运营效率。
诸多业界人士也非常看好中国大飞机C919进入民航市场。沃尔什表示,他曾到访中国商飞并参观C919大飞机。C919已在中国市场投入商业运营,并拥有大量订单,这说明中国大飞机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认为未来航空公司将有更多选择,这对(民航市场)发展有重要意义。”
探索绿色低碳发展
据相关统计,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至3%,航空业减排任务繁重。近年来,航空业加快探索低碳发展步伐,积极推进绿色转型。2021年,国际航协承诺其成员航空公司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近期,国际航协与非营利组织智慧货运中心宣布建立合作关系,计划提升碳排放计算的通用办法,努力为航空货运业提供一致和透明的碳排放计算支持。国际航协近日还宣布设立可持续航空燃料登记名录,旨在通过精准核算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使用情况和减排成效,加快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使用。预计该名录将于2025年一季度发布,可持续航空燃料有望为2050年航空运输净零排放目标贡献约65%的减排规模。
国际航协预测,2024年可持续航空燃料产量将增加3倍,达到19亿升,占全年航空燃料需求的0.53%。国际航协呼吁各国采取更多政策措施,加速推广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最新调查也显示,旅客对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支持率很高。约86%的受访者表示,政府应为航空公司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提供激励措施。
目前,中国、法国、新加坡等国政府已相继出台绿色航空发展规划,通过推动飞机及其发动机技术更新、推广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应用、提升运营管理效能等举措,加快推动航空业低碳转型。以中东重要航空枢纽阿联酋为例,该国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产7亿升可持续航空燃料,将减少4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助力该国实现可持续航空燃料区域中心的目标。(人民日报记者 张志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