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产业力 |   会员页面

首页 > 环球创业 > 正文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发布 全力呵护孩子的眼睛
2024-06-17 08:46:33来源:人民日报责编:田蜜

  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近视防控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向好,加强公共卫生层面指导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说,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力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5.1%;2022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6岁儿童近视率分别达51.9%、12.7%,与201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和1.8个百分点,呈现向好态势。同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介绍,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近视防治指南》。随着国内外近视研究的进展,近视防治技术和措施不断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对《近视防治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

  王宁利说,近视既要重视预防和控制,又要重视针对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及并发症的治疗,此次指南涵盖这两方面措施。在开展近视防治服务的过程中,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守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路径、药品说明书等,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此次指南将近视防控分为近视前驱期、近视发展期、高度近视期、病理性近视期,并对不同分期给出了近视防控措施的指导建议。为什么要增加公共卫生层面近视防控策略分期?王宁利解释,临床诊疗上关于近视的分类,不能很好地指导公共卫生层面近视的预防和控制。增加公共卫生层面分期,可以将防控措施和技术针对性落实到不同屈光状态人群,从而更加精准地指导防控工作开展。

  关口前移,保障户外活动时间量

  孩子刚出生时,眼球很小,眼轴很短,这时双眼处于生理性的远视状态,具有一定的远视度数,被称为远视储备量。

  王宁利介绍,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量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如果儿童青少年过早、过多地近距离用眼,就会导致远视储备量低于其年龄对应的标准范围,如果小学一年级时远视储备量已消耗完,在小学阶段就极易发展为近视。为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应当把近视防控前移到学龄前儿童。

  沈海屏说,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近视预防关口前移,规范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在24月龄、36月龄和4—6岁时开展屈光筛查,检查儿童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检测发现孩子远视储备量已经不足,我们会提示家长指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

  王宁利认为,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首先要保障户外活动的时间量,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不仅在学校要多进行课间户外活动,放学后和周末,家长或监护人也要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

  我国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开展防控工作评议考核,推动各地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工作机制,促进学校、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社会共同行动。鼓励医疗机构和学校建立协同机制,为中小学生提供健康教育、屈光筛查、视力检查和规范的矫治服务。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重点宣传预防近视要从小从早做起、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分年龄段限制视频类电子产品使用、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等科学知识,指导家长从小抓好儿童近视预防。

  “我们将聚焦推动防控关口前移,重点抓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落实,抓早抓小,加强科普宣传,全力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沈海屏说。

  避免近视度数过快增长,预防高度近视相关眼病

  王宁利说,对儿童青少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近视度数过快增长十分重要。因此,此次指南进一步明确了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措施,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近视防控专业技术人员等的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近视矫正手术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术后近视患者的眼底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拉长,多伴有眼底病变,这些眼底病理性改变依然存在,近视并没有从根本上治愈。因此,术后仍要注意用眼卫生,有眼底病变的近视患者,依然需要定期做检查。此外,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等器械及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都只是控制近视进展的措施,使用后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近视。

  王宁利提醒,由于眼底病变,高度近视易进展为病理性近视,进而可导致多种眼部并发症。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包括后巩膜葡萄肿、周边视网膜血管异常、黄斑萎缩、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青光眼、白内障、斜视等眼部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在保护视力的同时,更应防控相关的眼部并发症,减少致残致盲的风险。(记者 白剑峰)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