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首页 > 环球创业 > 正文
扩投资上项目 国企竞速新兴产业赛道
2024-05-09 11:29:46来源:经济参考报责编:田蜜

  扩大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投资、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灵活运用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密集发声,释放出加大力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信号,各中央企业、各地国企也积极扩投资上项目竞速这一赛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向上、多点突破的全新态势。

  走进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IGBT产业园,一个长达190米的清洁能源装备展区映入眼帘,从风光储氢到新能源汽车,从高分子复合材料到深海机器人,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中国中车集团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

  据介绍,中国中车集团研究制定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46条支持政策,完成相关科研立项118项,加入11个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57%,营收占比达94.1%。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版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各国企业竞争的新赛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去年以来,中央企业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全面启动,相关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加快布局落子。

  知本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期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规模由0.7万亿元增长至2.2万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由13%提升至35%,年均复合增速超20%。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高出全国水平5.9个百分点,这应该与中央企业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带动有关。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收入占比要增加,投资要先行。

  下一步如何突破?国务院国资委党委5月6日召开扩大会议,表示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力度,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通报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并组织签订2024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也强调要“扩大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投资”。

  众多企业正在积极行动起来。近日国家电投首批200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十四五”重大能源保供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启动,装机规模超8000万千瓦、投资总额超5000亿元,其中清洁能源项目数量占比超90%。国投匹配战略重点加大资源投入,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占集团总投资的58%,2024年这一占比预计超六成。湖南省国资委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达到30%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往往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央企的资金和技术研发优势有助于降低风险,加速产业发展。”知本咨询公司国企产权研究院院长常砚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多种手段集聚优势资源。近期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释放出明确的信号——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紧迫的产业更多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进入。

  记者注意到,由央企出资设立或参与投资的基金,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截至2024年3月底,国新基金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44个、金额超过900亿元,占总投资金额的近80%。中建材新材料基金总规模200亿元,首期规模150亿元,截至目前所投项目超过29个,投资金额近80亿元。

  不过,在加大力度发展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必经的“战略亏损期”。国务院国资委表示,要对这些产业和相关基金,区分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长周期的考核评价和中长期激励机制。

  常砚军建议,国企竞速新兴产业赛道,要积极、有序、及时地做好梯次布局。同时,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类改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在主业认定、投资决策、创新要素集聚与体系构建、考核评价、容错免责等方面进一步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并勇于探索突破。(记者 王璐)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