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在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食品饮料行业盛会——科隆世界食品博览会(Anuga)于德国正式启幕,伊利集团受邀参加并在中欧食品饮料消费与创新论坛上,与中外食品行业代表企业、专家学者就乳品创新技术与前沿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期间,伊利集团旗下婴配粉品牌伊利金领冠凭借最新母乳研究成果获得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
科隆世界食品博览会源自1919年,拥有百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食品及饮料博览会之一。大会上,中欧食品饮料消费与创新论坛作为全球性食品饮料行业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权威盛会,吸引了7900余家中外企业代表及各领域科研专家共同参会,围绕中欧食品创新技术与产品开发、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消费趋势与市场机会等议题共话行业发展趋势。期间,金领冠旗下超高端产品珍护铂萃以三大乳源营养重新定义配方“天花板”,向现场嘉宾展示了伊利集团21年母乳研究前沿成果及产品创新实力。
德国科隆世界食品博览会
集智全球推动成果落地 实力刷新奶粉配方“天花板”
伊利欧洲创新中心总监 Gerrit Smit博士受邀率先分享了伊利集团最新母乳研究发现与前沿落地成果。他指出,伊利集团作为最早进入中国母乳和生命早期营养研究领域的乳企,多年来始终聚焦国际乳业研发的重点领域,积极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一张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领先研发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建成15座创新中心,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等50余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完成研究项目80多项,持续推动中国母乳研究进程提速,并将成果成功应用于金领冠系列产品中。在集团全球创新网络的加持下,金领冠持续与国内外众多权威机构开展研究合作,不仅探明了中外母乳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HMOs(母乳低聚糖)、核苷酸等营养素方面的含量及配比差异,同时持续推动中国母乳研究“产学研用”融合向深向实,使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能够持续实现落地应用。
伊利欧洲创新中心总监 Gerrit Smit博士
德国DIN食品微生物学主席、ISO/TC34/SC9德国首席专家、IDF微生物方法统一协调委员会主席Barbara Gerten在谈到婴配粉技术创新时表示,多项研究已经证实,母乳中含有数百到数千种不同的生物活性因子,如HMOs母乳低聚糖、乳铁蛋白等,这些乳源活性因子部分可以被消化吸收、兼具活性功能和营养价值。金领冠聚焦中国母乳的特殊性开展深入研究,系统模拟乳源营养推动配方迭代,对开发更贴合中国宝宝营养需求的婴配粉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DIN食品微生物学主席Barbara Gerten
以创新引领行业变革 给宝宝带来专业营养守护
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保利中轻总经理助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党委书记、总经理肖丹随后在分享中也阐明了围绕母乳营养推进奶粉配方创新的重要意义,她表示,全球消费专业化、精细化趋势愈加明显,乳企唯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通过系统模拟母乳营养进行奶粉配方升级,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消费诉求,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保利中轻总经理助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党委书记、总经理肖丹
之所以金领冠能够持续领跑行业,不断实现配方突破正是基于伊利集团21年母乳研究积淀及全球优质科研资源赋能。此次亮相科隆的珍护铂萃就是金领冠母乳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珍护铂萃聚焦核心免疫营养,特含HMOs[1]母乳低聚糖、珍稀[2]乳铁蛋白和活性蛋白OPN[3]三大乳源活性营养,给宝宝更多营养健康守护。此前国内知名儿科医生也曾表示,HMOs[1] (母乳低聚糖)、乳铁蛋白、活性蛋白OPN[3]强强联合,内在保护,外在防御,能帮助宝宝显著提升自护力。
从引领行业前沿到母乳研究应用成果获全球权威肯定,未来,相信金领冠会继续以科研创新为抓手,集智全球赋能中国母乳研究,不断推动中国专利配方[5]迭代升级,刷新“好奶粉 新标准”的同时为中国宝宝带来更加科学、专业的营养支持。(资料来源:伊利集团)
[1] HMOs(母乳低聚糖)指珍护铂萃3段产品中含有的3‘-唾液酸乳糖、6’-唾液酸乳糖、3‘-半乳糖基乳糖、6’-半乳糖基乳糖、3-岩藻糖基乳糖5种营养成分,根据相关研究,母乳低聚糖中包含了上述成分,参考文献:荫士安.人乳成分——存在形式、含量、功能、检测方法.2021.7;David S Newburg et al. J Nutr. 2016 Feb.
[2] 数据来源于供应商,每20000克牛奶中仅能提取1克乳铁蛋白。
[3] 骨桥蛋白(osteopontin) ,源自乳清蛋白粉。
[4] 中国专利配方指金领冠珍护系列产品获得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80013841.3 发明名称:核苷酸组合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