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初中年龄段U14组比赛举行,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拼抢。 |
2022年8月3日,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广西赛区)举行,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拼抢。 |
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需要“百川东到海”的合力。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的校园、职业俱乐部、社会俱乐部和体校,了解中国青少年足球的现状和发展脉络。本版今起推出“关注中国足球青训”系列报道,探寻中国足球的发展。
——编 者
5月中旬,2023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以下简称中青赛)男子U17(17岁以下)组北区预选赛宁夏赛区,主场作战的银川高级中学队以1∶0战胜北京国安U17队。出自校园的球队赢了职业俱乐部梯队,在赛场上制造了“冷门”,现场球迷的助威声和参与感同样令人动容。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提出:“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中青赛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抓手。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足球,走上球场,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庞,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搭建赛事体系
中青赛于2022年正式启航,学校、体校、青训机构、职业俱乐部梯队都可以作为参赛主体报名。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办公室执行秘书乔岱虎表示:“校园足球队参赛数量增多,水平也有明显提升。此外,赛事进校园是本届中青赛的一大亮点,场边有了观众,让球员的比赛感觉更加强烈。”
赛事平台的搭建,让更多“新面孔”出现在球场,也让青少年足球环境发生积极改变。以男子U17组为例,今年该组别的报名球队超过了200支,比2022年增加了50多支。在香河赛区,北京人大附中三高俱乐部领队李军说:“这次来比赛的队伍,很多我们之前并不了解。有的球队是由周末足球训练班组建而成,能参与这样高规格的赛事,在以前很难想象。”参赛队伍的多样和赛事的高质量让李军感到振奋,“近几年,大伙儿的水平都赶上来了,拿冠军、争名次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也说明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越来越有希望了。”
对中青赛来说,扩容当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赛事将进一步统筹梳理,以更加有序、系统。浙江足球俱乐部青训总监池谷友良说:“举办全国性的青少年比赛是非常棒的事情,但是一些球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比较明显。让水平相近的球队之间多交手,将使比赛更有锻炼价值,这是关键。”
在中青赛之外,还有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潍坊杯等青少年杯赛以及教育系统的足球赛事,这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全国青少年足球竞赛的日程表,让青少年球员可以参与数量足够且具备锻炼价值的比赛。这不仅是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青少年赛事体系,更是搭建中国足球发展的阶梯。
整合各方资源
今年的中青赛上,河北遵化益众中学队接连战胜实力不俗的对手,尽显“黑马”本色。这所去年才启动校园足球的民办高中何以一鸣惊人?队员球衣胸前“遵化市阳光精英足球俱乐部”的徽标给出了答案——通过足球专业力量与民办学校合作,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化学反应”。
遵化市阳光精英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王海鸣曾任女足国家队主教练,今年3月,他出任这家校园俱乐部的总经理兼青训总监。而这次带队出征中青赛的主教练郝腾蛟在退役前也是在中超球队效力的职业球员。在遵化益众中学,还有9名有过球员经历的专职教练。以2022级高一足球班为起点,学校已完成初、高中男女足球队的布局。随着专业团队的到来,小学阶段的梯队建设正在迅速推进。郝腾蛟表示,球队并没有成绩上的压力,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在校园足球领域里培养球员。
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仅靠职业俱乐部梯队还不够,需要整合调动校园、社会以及体育系统的力量,打破壁垒、融合发展。
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焦凤波表示:“职业俱乐部拥有专业资源、管理经验和品牌价值,可以与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展开合作,并在政府引导下整合资源,汇聚更多力量,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资源最大化。”去年,俱乐部与衢州市展开合作,当地柯城区少年儿童体校作为首批“浙能绿城青训职业球员输送合作点”,组建和培训U10(10岁以下)年龄段球队。“以前浙江队都是和省一级共建全运队伍,这次和衢州柯城合作共建,尝试创新。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带动整个浙江的足球青训发展。”焦凤波说。
筑牢发展根基
从年龄上看,中青赛男子U19(19岁以下)组衔接着职业联赛,但到了这一组别,球队数量就明显减少。去年,U19组只有26支球队报名,今年在吸纳了多支大学生球队之后,也只有42支球队报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少年足球培养人才流失的问题,乔岱虎说:“因为小球员的升学通道得不到充分保障,在初高中进行常规训练的孩子数量不算太多,中国足球人才后备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这是需要重点突破的部分。各地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建立升学通道,解除孩子升学的后顾之忧。”
缺少高水平教练也是青训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足协男足青训部青训总监吕军认为,青训想要真正突破,关键在教练。近年来,中国持证教练的数量有了较明显的增长,目前约有8万人,但是高水平教练的比例仍然偏低。
关注中国青训的足球人士认为,很多中国小球员15岁之后就不再涨球了,因为缺乏比赛机会。对此,焦凤波表示:“高水平赛事是球员提升实力的保证,现在俱乐部U12(12岁以下)、U13(13岁以下)年龄段的球员,每年需要经历约60场比赛的锤炼,除了数量,在比赛质量上也要有所保证。”焦凤波的话也道出了很多基层足球人士的心声:“必须脚踏实地、筑牢根基,把足球青训抓细做实,中国足球的现状才会得到根本改变。”
版式设计:蔡华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