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首页 > 环球创业 > 正文
中冶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兼CTO李强:专注钢铁智能制造 探索数字未来
2023-04-18 16:46:0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责编:郑思雯

  4月18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发展大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致力于将大会打造成为国内现象级、标志性的行业盛会,建设全行业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服务创新窗口。会上,中冶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兼CTO李强以《CISDigital智能工厂助力钢铁企业释放数字生产力》为题的演讲。

中冶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兼CTO李强:专注钢铁智能制造 探索数字未来_fororder_DSC06833-opq411055876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来宾,下面我介绍一下赛迪在钢铁领域在软件和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做的各种学习、探索和实践。我的报告分三个方面:一、钢铁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与工程实践。二、赛迪信息打造的CISDigital的产品体系和关键技术。三、数字生产力释放模式与路径思考。

  从钢铁行业本身来讲,大家有时候会有误解,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实际上全球到目前为止,对于钢铁材料而言,并没有找到能够真正替代它大规模生产的材料,钢铁对于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基础支撑作用,它将会在未来从原来规模比较大向着质量比较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继续发展。

  我们认为,数字经济要发展和实体经济的结合是关键,而实体经济当中,制造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在我们看来是成为实体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的关键抓手。

  全球钢铁行业竞争的态势加剧演变,各国出台了各种的鼓励政策、引导政策推动钢铁工业和数字化、智能化相关领域技术的融合和发展,从而提升钢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抢占未来行业的制高点。中国钢铁工业当前面临的一个现状和态势是怎样的呢?实际上在过去已经通过不断创新、研发、建设、生产,我们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出钢产量全球第一的大国,但在钢铁工业的发展问题上,依然面临未来很多挑战和要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源自于我们在钢铁工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对的设备层、过程控制层、钢铁生产管理、企业指挥化运营管理等个层面面临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质量的约束、环境的限制、产品效率提升、成本的控制与降低等等,都会成为钢铁行业面向未来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维度和问题。

  钢铁工业数字化的内涵和方向,钢铁工业数字化是在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撑下引导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钢铁工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再造过程。方向上,我们认为在生产和管理模式,在技术和产品体系,在数据治理和再生价值释放,以及信息网络促进市场和资源配置,数字平台支撑产业链建设以及数据共享和交易来推动生态建设方面,是钢铁数字化所需要面临的关键命题。

  为此,我们构建了整个CISDigital智能工厂体系架构,这个体系架构在产线作业层面,通过装备和自动化整个过程数据的生成和采集实现数字化和少人化,能够在生产管控方面基于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一体化管理,包括操、控、管等等方面。在运营决策层面,能够基于数据说话,辅助决策,实现更高效、高质量企业的运营管控。

  这是我们在这样的智能工厂体系架构下做的实践,在装备智能方面,我们已经实现了多各行业的首创,比如在无人料场场景下打造的无人化料场,在码头打造的无人化的仓储,然后是我们打造的无人机车,在封闭园区内实现材料无人的运输。

  面向产线智能,在装备智能的基础上,2018年我们打造了全球第一例钢铁行业的远程智慧集中管控中心,是在韶光钢铁,距离它的产线5公里以外的位置,我们打造了一个智慧中心,产线工人全部转移到这个智慧中心开展工作,所以我们说这实现了本质安全,因为从危险的产线空间彻底出来。另外,通过智慧大脑的建设,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能够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最后,这也推动了企业的组织机构变革和管理流程优化变革。

  当然,在产线只能层面少不了使用AI技术,面向整个产线打造全流程的黑屏工厂,只有当需要预警的事件发生时,屏幕才会亮起,这是通过我们的大量的视觉相关技术实现的。

  我们进一步探索创新,打造了全厂智能。永丰钢铁是我们打造的也是全球首例的钢铁行业全流程钢厂统一平台的智能数字工厂,基于一个底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行,所有的数据采集、治理都在这个平台上发生,而这个平台支撑起了上层超过2000个生产、经营、运营、管控相关的智能应用,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真正实现了全厂范围内的无边界的数据畅通无阻,真正能够支撑业务应用去创新和不断丰富。

  我们作为钢铁工业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推动它的制造和工业的发展,近五年我们打造了多个不同工序段的多个案例,为客户创造了真正价值。在统一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平台也获得了多方认可,除了获得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的全国总冠军,也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工信部以及工信部旗下唯一个一个标准解析二级节点,同时我们不断推进数据处理和数据业务的创新和研发。

  我们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平台+应用架构,底座平台主要发挥数据采集、数据治理以及把领域知识训练成膜型,部署在平台上,发挥价值和作用,同时支撑上层的应用。算法和模型是生产企业的生产力,我们自主研发了大量的智能化算法、模型,为整个钢铁生产的稳定生产降本增效提供支撑。

  同时,我们面向钢铁行业特点打造自主研发的实时数据库系统,面向钢铁企业的诸多特点,能实现一定程度上在关键指标上的创新与突破,例如长周期存储、查询效率等等,实时数据对于钢铁这样的流程生产型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在机器视觉方面,我们打造了5G软硬结合一体化相机,AI管理平台,实现云边协同,能够面向大量生产过程当中,通过机器视觉监控、预警和辅助决策的场景来提供支撑。

  同时面向人和人的协作,人和机的协作,我们打造了智慧协同平台,能够实现从过去的人找数据,到现在数据找人的关键转变。从数字仿真到数字孪生,我们打造了面向特定工序和生产环节的动态化的数字孪生,依托动态化的数字孪生能够对整个生产的关键指标进行提前预计模拟和相应调整,给生产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而背后是我们方针技术的支撑。

  在智能生产管控层面,我们打造了三个一体化,包括钢铁的铁前一体化,钢轧一体化、管控一体化(安全、能源、物流),三个一体化构建起了钢铁全厂全流程通过智能应用赋能的体系架构。

  面向企业的智慧运营,我们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平台、企业数字大脑,依托数据以及数据分析为企业的运行提供决策依据。

  最后一方面是关于数字生产力的释放模式和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数字化时代和自动化、信息化时代,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构建起数据驱动的良性循环,数字化时代不是简单的消费掉数据,而是把数据放到在生产过程当中创造价值,数据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和另外的几种基本要素最大的不一般在于,数据越用越多,我们不能简单消耗掉数据,而是应该将数据投入到再生产,让数据越变越多,重新回到这个循环当中继续创造价值。

  面向车间内,对于钢铁企业来讲,要构建起改善寻优的关键优化闭环,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依托平台上的数据,以及智能应用的辅助,不断寻找车间执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堵点和瓶颈,再依托我们的领域知识和数字技术的融合找到这些堵点的解决以及关键瓶颈的优化策略,从而实现整个车间内的不断优化。

  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下的钢铁企业,有了过去不具备的打破工序边界、打破生产边界、厂部边界的前所未有的优势,面向全厂级可以在数据高度流通的基础上,寻找很多边界相接触,过去没有办法发现和找到的关键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找到和解决,将会推动全厂范围内整个管理改善和降本增效的实质性优化不断发生。所以,生产和计划、生产和能源、生产和设备、生产和管理之间的关系,能够在统一平台的全厂级的智能制造、智能工厂体系下得到优化提升。

  当然,我们一直实践过程当中就感受到,整个钢铁企业智能制造价值的释放和落地,并不只是数字技术的赋能,必须要让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相辅相成,相结合,所以管理的持续优化、目标设定、持续改善与技术的辅助、技术的支撑、数据的辅助离不开。左边表格里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钢铁工业企业,每周不同的厂部都在开展数据分析的分享交流会,这也印证了在数字化时代,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数据必须不断创造新价值才是数字化的本质特点。对于这样的智能工厂,业务应用是不断丰富和增多的。

  从单个工厂走向整个钢铁工业的产业链上下游,有机会探讨和构建面向整个钢铁工业产业链的数字经济新生态模式和未来图景。

  最后,我简要把公司的情况介绍一下。我们赛迪信息脱胎于在钢铁行业生根60多年的原有的重庆钢铁研究院,我们是专注于钢铁智能制造的信息技术企业,我们把积累的行业领域知识与新兴数字技术做紧密的集成、连接和协同,推动我们为客户、为行业、为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希望未来成为客户首选的智慧未来首选这一受人尊敬的数字未来探索者,期待未来与与会嘉宾做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祝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国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