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产业力 |   会员页面  |  环球健康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兼职研究员徐红:立体传播 共担责任 每个人都能为双碳贡献一份力量

2022-11-03 15:26:03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消息:10月29日,第七届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暨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在深圳拉开帷幕。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龙岗区人民政府、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航都文化)、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科技声像工作者协会承办。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兼职研究员徐红参加圆桌论坛并分享了观点。以下是徐红发言摘录:

  我在2019年的时候做过一个公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更愿意在绿色产品消费的领域当中参与气候变化,这是企业对公众宣传当中一个重要的传播点。有很多企业积极研发,生产绿色产品,并开展绿色产品的营销传播,向社会公众普及绿色产品的相关知识。这里面有几家企业的案例:

  一个是格力电器的零碳健康家光伏空调的案例,在它的广告宣传中,格力推出的零碳健康家方案,以光伏进行驱动,为消费者提供包括能源管理、空气管理、健康管理、安防管理、光照管理在内的五大系统,将家庭光伏储电、变电、光伏家用电器和公共电网连接成了一个生态电力系统,从而实现了零碳健康家的目标,实现从耗电、省电、零电到反哺电网的企业跨越式发展模式。

  第二个案例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案例,比亚迪把“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作为企业奋斗的目标,凭借它的产品技术研发和设计能力成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它的双模混动动力技术平台、高安全的刀片电池,百公里加速最快达到2.9秒、续航里程最大可突破1000公里,百公里电耗比同级别车型降低10%,冬季续航里程至少提升10%。这样一些创新也就使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上半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冠。

  还有万科,万科致力于建造绿色环保、低碳住宅、深耕绿色设计、推进绿色建造,践行绿色运营,在2020年万科百分之百的新建建筑面积达到了绿色建筑的标准,这是从产品的公众消费的角度进行的传播。

  另外有一部分企业开始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并且在企业内部和向社会公众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这当中有一些企业,比如说国家电网、宝钢、比亚迪、万科、格力、腾讯、阿里巴巴,不光是把低碳绿色文化纳入到企业文化的构成当中,而且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行动,例如国家电网设立了公益基金会,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宝钢还设立了一个碳中和推进委员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和气候行动报告。腾讯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性社会价值报告、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这样的文化通过他们的公众传播,通过他们的企业内部培训,使得企业内部和社会公众都得到了认知和了解,对于企业形象的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方面是部分企业积极开展低碳文化的公益传播和公共传播,以动员更多的主体和社会公众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比如说阿里巴巴的蚂蚁森林,它将公众的低碳行动、低碳行为细算成绿色能量,这个绿色能量累积到物规定数量的时候就可以用手机申请在生态亟待修复的地区种下一棵树,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合作者买走用户的树,实现在某个荒漠中种下一棵实体的树。这样的公益项目通过网络成功将企业公益和广大消费者减排行为关联起来,从企业主动承担绿色责任到倡导公众自发承担低碳减排责任,联合全社会共同为节能环保、防治荒漠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腾讯的碳碳岛公益小游戏,这个小游戏的目标是向公众科普碳中和的知识理念,在这个游戏中玩家扮演的是一位归乡的人士,需要帮助碳碳岛进行重建和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体验发展、减排、中和等三个阶段,模拟了在一个独立的区域当中真实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

  还有万科推进的零废弃公众倡导,是贯彻国家垃圾分类政策,在它所服务的居民社区、商业写字楼以及公司各办公点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的活动。他们发起零废弃办公、零废弃社区、零废弃校园和零废弃酒店活动,同时为了公众参与,还设计了志愿者活动等等相关计划,同时他们还持续开拓零废弃场景探索,发起了故宫零废弃、海岛零废弃项目,开发线上垃圾地图,设立零废弃日等。

  宝钢在城市钢厂的建了中开展了厂区开放观光活动,让城市钢厂和城市和谐共生。这些活动的推广使公众从产品到企业文化,到他们的公益活动都接触到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的理念、行动、行为和行为方式,这是目前这些企业已经开展的工作。

  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重产品营销轻文化建构。比如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当中,目前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全世界的65%,比其它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但是我在网上搜了除比亚迪之外的其它的三大新能源汽车网站,发现他们的网站建构是以营销为导向的,产品介绍的非常清晰,但是关于这个企业的文化建构部分网站上查不到。

  第二是有企业文化建构的企业更注重对外动员,因为在对外的传播当中,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理念传播,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对于内部员工的动员不够。其实在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当中,更需要通过低碳文化的建构来促使生产过程的低碳化、绿色化和管理过程的低碳化和绿色化。

  第三是重公关轻公益。因为活动传播能够引起比较大的社会反响,吸引新闻媒体来报道。而公益的担当可能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承担的工作,所以很多企业目前在公益的工作做得不够。

  第四是重独自传播轻社会协同。一个企业在公益传播或者公共传播当中,它更多的是从自身产品的角度、企业性质的角度加以传播。怎么协同同业、更多的企业,或者动员更多的公众一起做好这样的传播活动,还需要有更多的设计。

  对此我认为,首先企业要构建绿色低碳企业文化,传播必须要有源头,这个源头就来自于企业的文化,目前企业的文化大多是在初创阶段打造的,原有的企业文化和现有的绿色低碳文化怎么样结合在一起,企业自身要做探索和思考,同时也要请一些传播专家和气候专家进行指导。企业文化越来越完善,从精神分离到精神贯通的状态当中,才能够在传播当中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同时在企业文化的建构当中,还可以面向公众,和公众共同创造。

  第二是在传播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念的时候,要从产品的传播延伸到观念的传播。企业是很重视产品营销的,怎么加强观念的传播?我觉得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形象广告或者观念广告,把符合现代绿色低碳新的消费观念传播出去,比如零废弃的5R原则、断舍离的新生活方式。通过这样的传播使消费者认识到非必要不消费,有必要才消费。在消费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绿色产品进行消费,在绿色产品的消费使用过程当中,能够尽量地节能、低碳。当这个产品自己用不着的时候,可以把它给其他需要的人,通过这样的低碳消费的观念来重新构建我们的现代社会生活。

  第三是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从独担责任到共担责任。像蚂蚁森林的公众低碳节能减排行为的碳积分,可以通过它从事一项公益的活动,蚂蚁森林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从独担责任到共担责任的目的。

  第四,要树立绿色低碳的企业形象。以前的低碳形象是被动形成的,现在企业应该主动塑造,通过广告、行销、公关活动,多渠道、多维度建构绿色低碳的企业形象,实现从产品到公关、公益、促销的传播链条,这样也就实现从孤立传播到立体传播。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国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