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相聚资本于12月28日举办2021年度策略会,回顾了2020年经济发展特点,展望了新一年大盘走势和投资机遇。相聚资本创始人、总经理梁辉表示,面对变化的政经环境和市场不确定因素,投资应更加注意情绪的稳定;展望2021年,相聚资本预计市场迎来“慢牛”,而“平衡市”是最佳选择,应继续关注结构性机遇。
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投资总监王建东、研究总监余晓畅以及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学家刘鎏参加了此次策略会。参会嘉宾从宏观经济、市场流动性、市场风险、热点板块和投资思路等不同角度回顾了今年实况并展望明年行情。
长期看好“内循环”积极作用,政府适度有为控制“杠杆率”
梁辉表示,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得以进一步加强,国内民众和企业的信心也随之增强。未来增加内循环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内循环的核心有两点:供应链的安全性和改善需求侧”他强调。
梁辉认为,对于投资而言有三点启示。首先,继续关注中国的消费升级、品牌升级。其次,留意在全球市场中具有重大潜力且在中国具有产业链优势的行业,典型案例是中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看好其在中国的长期竞争力,“我们认为这两大行业的表现不会在一年内昙花一现,可能持续时间会很久并以不同方式体现出来”。最后,关注占据战略制高点且存在短板的行业,即看准“进口替代”方面的投资机遇。
梁辉强调,在变化的环境下,投资情绪的稳定尤其重要,“从投资者角度而言,从经济体的分析者和参与者角度来看,我们不悲观但需留意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任务的艰巨性”。也留意到居民、企业杠杆率抬升的问题,预计中国对高杠杆率有更警惕的态度,会继续适度有为以达到减杠杆效果,预计2021年市场信用收缩但不会全面紧缩,“无论从经济体还是股市而言,平衡都是更好的选择”。
宏观数据指向意义减弱,关注影响市况三大变量
王建东提到,宏观数据的指向力正在减弱,2021年市场指示作用不会特别明显。从流动性层面看,经济本身如果持续变化、持续强预期,流动性可能收紧,对风险资产表现会有所抑制。在此前提下,由于近期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加剧,甚至出现变异,经济持续受到干扰,2021年交易模式可能和2020年相似,股市很难出现趋势性下跌但很难成为牛市,未来大概率延续震荡走势。
其次,王建东认为,无论中外,核心资产一定比二线、三线公司估值要高,符合经济学原理现象,核心资产估值扩张与流动性充裕有关,“流动性充裕带来的估值扩张一定会伴随着流动性收缩带来的估值收缩,不存在永远的扩张或永远的收缩”。
相聚研究体系追求“有效+高效”,继续寻觅市场“白马”
王建东总结2021年市场特点:首先,市场呈现板块的有序轮动,“我们看到近年市场有不同的亮点和节奏,2019年半导体涨幅很多,2020年上半年是医药,年底为新能源,当然食品饮料表现一直很好,上述现象都是健康的市场形态,板块不断轮动是‘慢牛’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市场形态是震荡向上”。其次,市场正在机构化,一方面国内机构壮大,另一方面外资持续入场,机构化提升了市场对公司的定价能力,机构对市场的定价虽然也有“暴涨暴跌”但相对散户市场更理性有序,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正面影响。
面对震荡市况,余晓畅介绍,相聚善用GARP投资方法,以“工科”思维寻觅真正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标的,“我们注重选择空间大、护城河宽、盈利有质量增长、安全边际高的投资标的”。他强调,相聚依托深入研究,对市场缜密判断,2020年凭借对电动双轮车行业的投资,取得了“一年四倍股”的业绩,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谈及未来如何寻找市场“白马”时,他认为,市场在进步,选择投资目标时需要对政策、行业有真正深入的解读和对行业、公司的严谨追踪,“不是看表面的数字而是关注个股的核心竞争点,以及从公司管理角度它能否把握机遇,将策略落地”。相聚团队继续秉持产业认知,开阔思维、清晰逻辑、开放讨论、敢于定论的文化,高效找到市场的确定性投资机会。
宏观政策料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会“急转弯”
展望2021年宏观经济,特邀嘉宾刘鎏提到,国内方面,受2020年的低基数因素影响,预料2021年经济增长将有提升。宏观政策方面,2020年相对宽松,在中央强调政策不要“急转弯”的情况下,明年调控力度可能有所减弱,M2和社融增速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关于后市机遇,相聚资本仍坚持核心投资策略,即寻找竞争力强、持续价值扩张的公司,梁辉直言,相聚几乎不参与市场短期“躁动”的博弈,“今年市场有惊无险,虽然经济表现承压但流动性宽松,市场整体向上,到2021年经济仍呈现恢复态势,但市场信用收缩,2021年货币环境呈适应性收缩状态”。市场在变化,投资的介入时间节点也需观察并做出审慎决策。 (文/韩子洁)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