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产业力 |   会员页面  |  环球健康

拼多多:农货上行团队将扩招到2000人 探索农产品专用电子面单

2020-04-24 12:48:38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陈晨

  国际在线消息: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尝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最新鲜的农产品。这一新的消费现象,正在促进农产品电商加速发展,激发农村电商物流等新基建的需求,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4月24日,人民网电商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发布《中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报告》。报告称,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电商扶贫等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电商正保持迅猛发展劲头,农村网络零售增速不断加快,农村电商的发展有效激发了农村电商物流需求。

  同时,农村电商物流不断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趋势,也为农产品生产及销售提供了纽带性支持,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提升农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云南文山州丘北县腻脚乡,农户冒着小雨将雪莲果种苗栽种下去。拼多多正在当地探索“以建档立卡户为主体,让农户获得更多收益”的“新农商”机制。摄影/穆功

  新电商平台拼多多也表示,为了加大支持农产品上行的力度,计划在今年将农货上行团队扩充至2000人,并联合物流生态合作伙伴,探索农产品上行专用电子面单,对农产品包裹与普通包裹做区分,进一步扩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农产品上行的规模。  

  拼多多成农货上行第一大平台

  目前,农村地区年收投快件量达到120亿件,电商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总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

  其中,拼多多依托创新的“拼农货”模式,解决了传统搜索电商场景下,农货被动等待搜索、销量难以持续的普遍性难题,通过主动向5.85亿消费者呈现“产地直发”优质水果的方式,帮助“小农户”连接“大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成交额达到1364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2019年,陕西平利县政府与拼多多签署“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平利县“新农人”王秀梅被聘为平利县多多农园绞股蓝合作社负责人。 张华/摄

  在“货找人”模式的推动下,拼多多成功带动了数亿消费者由即时性农产品消费转变为“半计划性消费”,有效丰富了农产品的消费场景,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容积。

  同时,在农村电商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拼多多建构了“农货智能处理系统”+“轻仓储”的有效模式,解决了中国农产品物流链条长、中间环节多和两端收益低的问题。

  这一智能化物流模式有效连接了农产品原产地和消费者,整合和升级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

  例如,将水果供应链从1个月缩短到5-7天。经由这条通道,吐鲁番哈密瓜48小时就能从田间直达消费者手中,价格比批发市场还便宜;一度滞销的河南中牟大蒜,打包卖到了北京,价格只有超市的四分之一。借助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拼多多将全国贫困县的农田,和城市的写字楼、小区连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续扶贫助农机制。

  “未来一年,拼多多‘农货上行’工程建设团队将深入更多中国农产区,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实现分拣、包装、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稳固直连全国城市和农产区的‘产地直发’供应链体系。”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

  疫情催生新变化,农村电商产业链迎来变革良机  

  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线下流通受到冲击,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统筹调度运力,与中国邮政、顺丰、韵达等各大物流公司一起,以智能供应链下沉的模式,带动了特殊时期的物流保障工作。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多多大学”通过线下课程与农户充分沟通,建立专业性的农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在此基础上,2019年,“多多大学”线上专业课程累计触达49万农业经营者(图片来源:保山日报)  

  在疫情防控期间,拼多多致力于打通农产品上行的难点、痛点,解决区域农产品滞销的燃眉之急,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直连对接。自2月10日开通抗疫助农专区以来,截至4月20日,拼多多已累计售出滞销农产品超过6亿斤,覆盖全国近400个农产区,包括2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帮扶受疫情影响的商家和农户超过18万户。

  报告预测,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催生新的消费习惯变化,也将倒逼农村电商产业链大变革。作为“新基建”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要一部分,智能供应链将在智慧农业、产业带动、扶贫脱贫以及物流普惠上发挥基础性作用。(文/关山)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