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金融合作已成为中瑞务实合作的亮点

2019-09-09 14:39:59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陈晨   责编:韩东林

  国际在线消息:作为世界五大金融中心的瑞士,一直与中国有着广阔的金融合作空间,成为中瑞务实合作的一个亮点。 瑞士成为中国在欧洲第6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瑞士全球第3大贸易伙伴国。两国不仅有着高水平的经贸往来同时在金融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数据显示,1998年1月“中瑞合作基金”正式成立,旨在为中瑞中小企业间的合资项目和其他形式的合作提供融资支持。2003年5月,中国证监会与瑞联邦银行委员会签署了《证券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瑞士共有6家银行(瑞士银行有限公司、瑞士信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瑞士苏黎世州银行、欧洲金融银行集团瑞士有限公司、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瑞士银行盈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3家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苏黎世保险公司和瑞士再保险公司)在中国共设立了8家代表处和5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其中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和丰泰保险公司已分别在上海开设分行。2013年5月,两国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联邦财政部金融对话谅解备忘录》,宣布建立中瑞金融对话机制。201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210亿瑞士法郎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15年1月,中瑞双方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合作备忘录》。10月,中国建设银行苏黎世分行获得瑞方颁发的营业执照并被人民银行授权担任瑞士人民币业务清算行。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与瑞郎直接交易,瑞郎成为第7个可直接与人民币进行交易的主要货币。2016年1月,建行苏黎世分行正式挂牌营业。2017年,中瑞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工商银行苏黎世分行也已取得在瑞银行牌照并于2018年6月开业。

  今年4月份,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会见并接待了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瑞士联邦主席于利·毛雷尔及随行金融和经济代表团成员,共同参加中瑞“一带一路”创新金融产品发布仪式,隆重推出建设银行与冯托贝尔银行共同研发的瑞士市场首个“一带一路”主题的权益类票据金融产品。该产品的发布为中瑞两国在金融领域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助力“一带一路” 建设,促进了中瑞两国今后在金融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在今年4月份,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驻瑞士大使耿文兵表示,瑞士是“一带一路”建设参与方,也是受益者,“从(瑞士)联邦政府来讲,对‘一带一路’合作是积极的,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对双边关系的促进、对瑞士的经济发展、对瑞士企业扩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都有巨大的(促进)潜力。所以在(瑞士)外交部设立了一个‘一带一路’联络办公室,金融界也在银行家协会成立了‘一带一路’联络办公室。企业就更加积极了,瑞士一大批企业实际上已经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瑞士已经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中受益。瑞士是参与方,也是受益方。”

  许多瑞士企业都与中国展开了“一带一路”合作。比如中国建设银行苏黎世分行与瑞士冯托贝尔银行共同开发了“一带一路”创新金融产品,即将在欧洲金融市场发行;世界500强中唯一的人力资源公司、瑞士德科集团在中国西安建立了分公司,以“立足西安,面向西北,放眼‘一带一路’”为战略,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合作。瑞士公众和科研学术机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也在日益提高。瑞士经济协会、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等民间协会和学术机构多次举办“一带一路”主题研讨活动。

  耿大使表示,瑞士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对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高层有共识,经济界有需求,民间也是欢迎的。而随着两国“一带一路”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必将开辟出中瑞合作的新天地。他说:“两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上呈现出宽领域、多层次和双多边的合作态势。领域比较宽,机电、道路建设、制造业、医疗等瑞士比较优先的行业,我们都欢迎(合作);多层次,有政府层次、企业层次、金融层次(等等);双多边,既有双边的合作,我们也愿意与瑞士开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边合作。‘一带一路’对中瑞关系来讲,已经成为一个重点领域、重要的话题、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涵,也是中瑞两国的重要共同点”。(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国际在线新闻)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