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大盘“稳”、结构调整“进”、新旧动能转换“亮”、消费升级空间“扩”,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处于领跑地位。许多外国媒体认为,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稳中有进态势给世界注入发展活力。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更具韧性
7月中旬,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出炉——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3%,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日均新设企业1.94万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第三产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3%。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经济的年增长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
美国《福布斯》杂志指出,最新季度数据显示,中国国内消费增长,工业生产平稳,家庭收入持续增加,零售业同样较为强劲。中国正借助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尖端数字技术,快速实现创新转型。
英国路透社报道称,各项数据释放出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的信号,随着前期政策逐步落地,中国经济将在下半年进一步企稳。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报道中说,中国经济形势在上半年总体稳定,符合预期,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在6.2%—6.3%之间。
德国之声网站日前发表德国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的评论文章称,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6%至6.5%这一目标区间内。中国有长远规划,中国经济发展已减少对投资、出口的依赖,更注重内需市场,这种转变将使中国经济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更具韧性。
西班牙《国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增长,包括推出新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尤其是深入推进旨在加强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减税降费等举措,抵消了不利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冲击,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将在未来进一步显现。
《印度时报》也指出,中国政府今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更好地为企业和个人减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些新兴行业、消费领域亮点纷呈,都离不开减税降费的积极影响。
中国经济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刊文称,一些经济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正在稳步推进。尽管未来仍存在很多挑战,中国经济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仍有很大潜力。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运行在预期区间内,这证明了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
德国之声的文章认为,“在国际对比中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中国对海外重要销售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的同时,世界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例如,2017年中国只有9%的工业品用于出口,而在10年前,这个数字高达17%。中国的出口比重远低于德国的34%、韩国的28%或是日本的14%。鉴于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这种状况并不让人感到惊讶,中国经济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西班牙埃菲社在报道中说,发布2019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明年1月1日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中国开放领域越来越多,中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中国经济增长企稳,中国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将给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的《对外部门报告》显示,近10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已大幅下降,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减少反映了“结构性因素以及扩张性信贷和财政政策的共同作用,以及过去10年中汇率灵活性增强和相关的实际升值”。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近年来,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该报引用IMF的报告称,经常账户逆差和债务国头寸主要集中于发行储备货币的发达经济体。
英国《泰晤士报》在报道中说,IMF的报告指出“中国外部头寸与中期基本面和可取政策对应的水平基本相符”,而美国面临的经常账户赤字问题,则是美国国内储蓄投资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美国自身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法国经济报刊《回声报》发表社论指出,根据IMF的数据,近10年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已从2007年的约10%大幅降至2018年的0.4%,经济再平衡取得显著进展,这对全球贸易增长产生显著影响。社论认为,这种再平衡源自中国经济内部发生的变化: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等。
《回声报》另一篇题为《中国经济引人注目》的报道同样认为,“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减少促进了全球经济稳定”。报道称,多项数据既反映出中国贸易顺差减少,也反映出中国家庭收入增长带来的服务进口额的强势增长。经常账户收支的演变,反映出中国经济的重心从出口加工业向国内消费和服务业转变,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记者李锋、花放、姜波、强薇、葛文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