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下午,国观智库在厦门国际海洋周举办了“全球海洋治理前沿问题研讨会”,来自中国、菲律宾、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国学者围绕海洋秩序、海上安全、海洋生态、蓝色经济等全球海洋治理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国观智库决策委员会联席主席、资深研究员,前联合国资深海洋事务专家蒋逸航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印度尼西亚基督教大学社会学与政治学系主任Angel Damayanti分析了印太地区的秩序特征和海洋合作。她表示,当前地区大国都制定了积极的海洋战略,如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的东向政策和保障海洋安全战略。印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海洋的前沿领域。她认为,印-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性和海洋脆弱性要求本地区各国实现区域和全球海洋治理,东盟有责任以合作的方式促进其成员国利益和大国在印-太平洋海域的利益。
Angel Damayanti
蒋逸航
蒋逸航表示,印尼已在启动国家间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要注意可能影响区域合作的外部力量。只有通过合作机制才能确保航道安全,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这一问题。
越南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Nguyen Chu Hoi分析了南中国海在全球地缘政治、海上交通、资源分布、海洋生态等领域的重要地位。
Nguyen Chu Hoi
曹群
国观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曹群表示,美国是第一个建立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多年来,一些国家逐步建立了类似制度。目前,美国防空识别区规则并不适用于军机,也不仅仅适用于飞往美国领空的航空器,它的基本逻辑是抵近他国领空“自由”与本国防卫的巧妙结合。
Chou Loke Ming
国观智库资深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周秋麟同意Chou Loke Ming的观点,他提出,珊瑚覆盖的群落结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珊瑚礁的修复是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一步。
周秋麟
3C Environmental Solutions执行理事、首席科学家Connie Chiang介绍了3C Environmental Solutions这一非政府组织的工作,该组织致力于为东南亚沿海社区提供粮食保障。Connie Chiang通过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分析了蓝色经济的本质。
Connie Chiang
菲律宾大学迪利曼分校亚洲中心副教授Tina S. Clemente讨论了中菲关系以及双方的海洋合作领域。关于中菲的研究与合作的领域,Tina S. Clemente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群岛开发框架的语境下实现包容性发展;第二,说清楚“一带一路”或是“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与海洋经济相关的各项活动、援助和投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供公共外交层面的支持;第三,加强海洋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
Tina S. Clemente
国观智库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专职研究员马博探讨了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马博认为,蓝色经济内含自然和社会两大领域,包括渔业、港口开发、旅游业和沿海制造业等广泛领域。
马博
马博总结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的蓝色经济合作机制:一是搭建对话平台,如蓝色经济论坛、海洋环境保护研讨会、海洋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以及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妈祖海洋文化全球论坛等一系列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活动;二是建立融资机制,如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中国—印尼海洋合作基金、南海及其附近海域国际合作框架计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
蒋逸航最后总结称,全球海洋治理本身就是一个前沿领域,在安全、法律、经济、生态等领域有诸多问题亟待讨论和解决。今天的会议是一个好的开端,国观智库将在全球海洋治理领域不断为各方代表创造平等、高效、务实的对话平台。(图文/国观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