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智能制造进入中外深度合作期

2018-08-06 09:40:54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许炀  责编:韩东林

  随着消费升级加速,个性化定制正在变成现实。

  上传照片、选择装饰框的形状和底板的颜色,生成订单;通过ERP/APS/MES系统排产并下达生产指令,由智能机器人加工装饰框,组装生产线完成装饰框、底板、照片的组装和质检;通过升降机、AGV小车和物流控制系统完成入库出库。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获得一块独属的个性化定制相框。

  这是记者日前在国资委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个性化定制示范产线VR展厅目睹的场景。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中外合作已进入深度合作期,这条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试验系统就是其中一例,它除了采用日本三菱电机的e-F@ctory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外,也汇集了一些国内的合作伙伴。

  据了解,在这条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试验系统中,作为日本智能制造代表性的解决方案,e-F@ctory能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充分利用“人、机器与IT协同”来实现高效、灵活的数字化精益生产;加工工位的数控机床是与东莞台一盈拓公司共同研制的,采用了先进的M80数控操作系统,通过自带的MES(面向制造企业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接口可以直接与MES系统相连;分拣工位的机器人采用了沈阳新松的SCARA机器人;物流系统则联合中国普天公司共同研发,形成了集AGV、立体库、自动/手动进出料为一体,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物流系统,并与MES系统实现了对接。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玉敏告诉记者,仪综所智能制造综合试验平台已于去年10月正式完成,今年3月正式通过验收。各地政府部门和不少外资企业都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展开了相关合作项目。

  据介绍,在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试验系统的基础上,仪综所和三菱电机还共同建立了“前沿信息技术在智能制造应用联合实验室”,将其作为中日智能制造技术的开放合作平台,共同研究最新前沿信息技术。

  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正在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引发制造业产生了深刻变革,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不过,目前我国工业在自动化和信息化上存在短板,需要加快补齐,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国外先进技术仍是必需。

  仪综所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仪综所智能制造综合试验平台就融合了代表德国工业4.0的数字化双胞胎技术和代表日本精益制造的e-F@ctory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虚拟仿真、柔性制造、生产过程监控、质量在线检测、能耗管理、产品追溯、安全一体化监控、预测性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等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核心功能要素。

  对外资企业来说,与中国研究机构加快合作,将更好地对接中国市场需求,从而获得更为巨大的市场。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坚认为,e-F@ctory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导入中国,今年的规模是三年前的两倍以上。现在,在中国国内,家电、EMS、液晶、轮胎等主要行业的大型企业都出现了e-F@ctory的身影。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社长杉山武史则表示,三菱电机将进一步加快在智能工厂、零能耗建筑、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布局。“到2020年,我们应达成的增长目标是‘合并销售额5兆日元以上’和‘销售利润率8%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不可或缺。”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现在生产领域,就是通过智能制造进行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外资企业带来了机遇,联合实验室将成为其中实现智能制造的示范性平台。”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执行董事中国总代表·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富泽克行说。

  “我们提出工业化、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已有几年,但对企业而言,能否按照国家标准加快落地,仍面临不少挑战。同样,智能制造并不会一蹴而就,政府需要围绕精密加工等方面出台更多举措,而企业则应加快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需要各方进一步开放技术,加快引入外资,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李玉敏说。(记者 班娟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