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一带一路”促中欧共同繁荣

2018-05-28 09:02:49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许炀  责编:韩东林

  2018年欧洲工商峰会年会日前在布鲁塞尔埃格蒙宫举行,约500名来自全球的与会者出席会议,今年的峰会主题是“引领世界变革”。其中,“‘一带一路’中欧对话”作为本届峰会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此次“‘一带一路’中欧对话”会议设置了两个议题,分别是“可持续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投资合作与资金融通”。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促使中欧共同繁荣,双方应共同将合作成果做大做强。

  张明说,去年5月份,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欧盟和欧洲多国领导人参加了会议,向全世界发出携手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强有力声音。如今300多天过去了,已经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论坛5大类、76大项、279项具体成果全面扎实推进,其中255项成果已经转化为常态化工作。过去5年来,中国与相关国家贸易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投资累计超过600亿美元,与43个相关国家实现直航,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600多列。中国企业在20多个相关国家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超过20亿美元的税收和20多万个就业岗位。亚投行成员总数已增至86个。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源于中国、世界共享的重要发展机遇。

  张明认为,“一带一路”之所以具备强劲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一路”坚持以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合作属性。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先生曾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是改善民生、促进发展融资新思路的催化剂。“一带一路”以民生发展为初心,以基础设施、贸易、金融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沟通和人心相通搭建稳定持续的政策框架和社会基础。各方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减贫等为合作重点,创造并共享大市场、大融通,着力将边缘市场变为开放前沿,将阻塞瓶颈化为通衢大道,使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一带一路”事业虽由中国发起,但机遇属于世界,需要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共同打拼。迄今中方已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并陆续建立起政府磋商、行业对接、企业洽谈的长效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都是互尊互信、互惠互利的伙伴,所有合作项目都由各方平等协商推进。

  “一带一路”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合作精神。“一带一路”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一带一路”是阳光下的合作倡议,坚持开放、包容、透明,不会在封闭的樊篱中孤芳自赏。“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10+1”等多边议程深度契合,与非盟、欧盟、拉共体的区域发展规划全面精准对接,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

  “一带一路”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多元化合作。“一带一路”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律,重视债务的可持续性和绿色环保。中国不会做拉低标准、暗箱操作、破坏环境的事情。高质量、高标准一直是中方参与工程建设的名片和要求,中国已连续5年位居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年度评选优秀项目榜第一名。“一带一路”参与方众多,各国发展阶段不同,禀赋不同,合作需求不同,中国尊重每一个参与方的需求,让市场规律而非人为意志发挥作用。

  张明指出,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同欧洲发展战略对接顺利,为了促使中欧把“一带一路”蛋糕做得更加丰实可人,他提出了三点倡议。

  第一,中欧要共同加强国际合作的确定性。当前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这既不是中欧乐见的局面,也不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以发展为导向的“一带一路”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合作基础、项目支撑、机制纽带,增强全球合作的确定性和黏合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只会增强欧洲的一体化和凝聚力,而不是相反。中欧要携手推动“一带一路”成为促进世界及欧洲和平与发展的稳定之锚。

  第二,中欧要共同推进基于规则的开放合作。各个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同的做法和需求。最佳实践不等于单一实践,中欧要继续加强基于不同标准和规则的对话及交流,探索适合当地,符合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各方要共同秉持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营造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良好适宜的合作环境。

  第三,中欧要共同挖掘互补互利的合作亮点。欧盟对华投资仅占对外投资存量的4%,中国投资也只占欧盟吸收外资总额的2%,这与双方经济体量并不相称。中欧要积极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重点推动中欧投资协定取得新进展。双方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巨大机遇,拓展三方市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开辟更广阔的合作空间。(驻布鲁塞尔记者 陈 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