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广东汕头华侨试验区“聚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2018-02-11 09:37:51  来源:新华网  编辑:许炀  责编:韩东林

  新华社广州2月9日电题:广东汕头华侨试验区“聚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

  新华社记者詹奕嘉

  岁末年初,广东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传来喜讯:华侨未来城、中泰(汕头)华侨中心、万侨智汇城和潮商产业创意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额超过千亿元。

  成立3年多的华侨试验区,近期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之一、获国侨办批准设立“侨梦苑”,正成为东南沿海聚侨心侨智、汇侨资侨力的“强力磁石”和崭新平台。

  搭建平台聚“侨力”

  广东省汕头市是我国知名侨乡和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2014年9月15日,华侨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成为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经济文化合作”为纽带的国家级发展平台。

  记者近日在华侨试验区看到,3年多前仍是荒野的海边平地上已经崛起了一大片现代建筑,不少高科技和总部企业项目纷纷落户动工,许多工地上人来车往、机器轰鸣。

  泰国中华总商会2017年底与汕头市政府签约的“中泰(汕头)华侨中心”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用地面积约300亩,内容包括泰国中华总商会基地、华侨文化产业基地、华侨华人创业创新服务基地、华侨生活社区等。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陈振治告诉记者,华侨试验区既有国家级战略平台的硬件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和人才配套的支撑,又享有汕头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这使他对项目发展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近3年来,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高效率服务和高端引领、创新引领、人才引领、现代引领的发展理念,华侨试验区起步区建设已初见成效,集聚华侨华人交流、发展、创新的格局初步形成。”华侨试验区党工委书记吴先宏说。

  2017年,华侨试验区规划范围480平方公里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81亿元,同比增长9.2%,存量登记注册企业已达3648家,总注册资本549亿元。

  金融创新引“侨资”

  3年多来,华侨试验区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一大批涉侨特色金融服务平台和机构不断涌现,成为富有侨乡特色的金融政策试点区。

  2015年9月,华侨试验区在多方支持下创设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板块“华侨板”。“华侨板”汕头运营中心总经理林峰告诉记者,“华侨板”在企业、政策和资金之间架起桥梁,为境内外侨企侨资提供各类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财务顾问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截至2018年1月,“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492家,其中8家成功转板到“新三板”、2家增资扩股4119万元,改制转板功能和融资通道功能日益显现。

  在“华侨板”基础上,华侨试验区已设立广东华侨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打造涵盖债权和资产收益权等证券化业务范畴的金融创新平台。

  华融华侨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华侨试验区金融创新的又一尝试。该公司董事长杨弘炜介绍说,公司致力于服务华侨试验区金融创新发展和汕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7年资产规模达286.69亿元,比2016年增加近一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优化环境汇“侨智”

  走进华侨试验区华侨华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新生代侨创之星创业史”走廊,上面展现着26名知名华侨创业者的奋斗历程和经济成就。

  “每次看到这面展示墙都会产生很强的激励感,这个中心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朝气。”弘业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潮汕籍“90”后陈湘已经在汕头华侨试验区投资注册了3家公司,如今每月都至少来一趟汕头。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陈湘告诉记者,他对华侨试验区印象最深的不是硬件设施,而是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

  3年多来,华侨试验区管委会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集中审批服务,为华侨、潮商、民营“三大经济”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其中潮商中心大厦项目接手、申报到挂牌仅用了12天时间就完成手续,更在当地传为美谈。

  为进一步引入涉侨科研资源,华侨试验区与广东省经济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华侨智库研究院。研究院名誉院长陈鸿宇说:“我们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华侨华人资源推动试验区建设,为发展涉侨经济文化合作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汕头市市长郑剑戈表示,将继续围绕“侨”字做文章,打好手中“侨”牌,将汕头建设成为华侨华人的投资乐土、创业福地、乐居天堂和精神家园。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