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GDP总量首超80万亿元,增速在经过近7年调整后首次回升……中国经济2017年的优异表现可谓世界经济复苏中的一抹亮色,海外舆论高度评价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对世界经济复苏的积极意义。
俄罗斯塔斯通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俄罗斯主流媒体对中国2017年经济数据作了广泛报道,指出2017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8%,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升至6.9%,实现自2010年以来首度回升且为2015年以来最高。
俄罗斯《生意人》报以“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为标题详细报道2017年中国相关经济数据。报道指出,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82.72万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6.9%,超出了中国政府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去年年初,中国政府曾将经济增长预期设为不低于6.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10月份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提升至6.8%。报道指出,中国政府近年来追求更高质、更高效的经济发展,并将其定义为新常态。中国去年能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为保障建成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报道还提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3%,结束了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
塞内加尔国际问题专家苏莱曼·法勒表示,中国经济回升预示着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对非洲而言也是个非常好的消息。近年来,中非各领域合作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参与到中非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绿色GDP”、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之前较为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有很大提高,中国经济的巨大潜能也将继续得到充分释放。
苏莱曼·法勒表示,对于非洲国家来说,现在是加强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工业园发展产能合作,在贸易、现代农业、卫生制药、电子商务与物流、通讯技术、现代服务业、旅游等领域全方位扩大合作的良好机会。目前,在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取得显著成果之际,拥有充沛劳动力资源的非洲,不仅在地理上与欧美市场距离较近,也有着出口优惠待遇。这对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天赐良机。非洲要实现发展,不仅需要追求一定的增长速度,也要注重追求增长的质量与产业平衡,一味靠出口资源追求眼前的增长不是非洲应该提倡的发展模式。苏莱曼·法勒认为,要想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实现三大领域的均衡发展,扩大投资和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同时要尽快补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短板,实现国内和区域乃至全非洲的互联互通,发掘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找出适合非洲实际的经济持续增长之路。
苏莱曼·法勒表示,几年前中国开始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结束粗放型高增长时,曾有很多西方媒体鼓吹“中国经济崩溃了”。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中国的雄心与眼光,也不了解中国的智慧。中国是在主动降速的同时,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面梳理和调整,卸掉制约经济发展的负担,解决多年困扰经济发展的老问题。就像一个人要跑马拉松,身上的负担太重,总是影响速度,白白消耗体力。休整一下,卸下负担,轻装上阵,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中国经济复苏也给非洲带来了信心。一方面,中非之间的贸易将继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会到非洲来寻找投资和合作的商机,中非经贸合作的领域会更宽更深。中国经济“自我调整”为非洲树立了榜样,值得非洲各国政府和相关学者研究。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大卫·蒙亚耶教授对2017年中国经济取得6.9%的增长惊叹不已。大卫认为,这充分证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能够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大卫还表示,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西方国家唱衰、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的论调并不成立。许多西方机构、媒体和专家学者看待中国的眼光并不客观,他们的论断往往缺乏科学分析,掺入了许多主观色彩。今年,南非将主办金砖峰会,中国则将主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大卫相信,一个经济上更有活力的中国将为金砖机制和中非合作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民营银行——东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大卫·萨姆阿尔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超过市场预期,表明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势头强劲,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复苏和亚太地区保持增长的主引擎。他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正在稳步推进,经济运行情况与决策设计目标越来越契合。他表示,在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积极效应带动下,印尼经济转型的外部环境更趋稳定;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印尼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稳居印尼第三大投资国地位,这些对印尼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扩大就业、技术创新均有促进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资本有力支持了印尼旅游业、创意产业、数字经济等新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印尼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潜力无限。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