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出口探索“突围”之路
国际商报  2018-05-03 13:21:23

  近年来,伴随着相关外贸企业的不断探索、进取,中国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2017年,中国出口中成药2.5亿美元,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然而,在第123届广交会上记者采访了解到,中成药以药品形式注册难、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际认证成本高等依然是横亘在中国中医药企业“走出去”路上的“绊脚石”。为破解上述难题,中医药外贸企业也在根据自身情况竭尽所能地寻找突围路径。

  “以医带药”助中医药出口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目前已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印尼、泰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11月,其在巴西注册的50个产品亮相巴西伊瓜苏市的植物药大会,这也是中国中成药第一次踏上南美土地。“之所以进入巴西市场较晚,与中成药注册难有很大关系。”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第123届广交会上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国家不承认中医和中药,有的国家就算承认了中医和中药,但并不承认中国药典,而是通过西药标准来衡量中成药,这也使得中成药在注册时会遇到很多麻烦。

  以岭万州国际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制药商务部区域经理焦晓磊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许多国家将化学制剂的标准应用到中成药领域,使得中国中成药很难进入当地市场。即便有些国家进行了相应立法,中成药也是以膳食补充剂等方式进入市场。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相关人士指出,总体上看,中国中成药的海外注册品种与国内现有的中成药品种、国际植物药品种仍有很大差距。这与各国政府对药品注册把控的宽严程度有关,也与一些国家对中成药部分成分设置了禁止规定有关,尤其是含有朱砂、雄黄、马兜铃酸、麻黄碱等成分的中成药。此外,部分中成药中的成分因为涉及清真问题而成为禁用产品。“今年,我们把巴西的一些中医师引进中国,通过与大学合作的方式,定期为其做培训。同时,我们也派出中国的中医师赴巴西讲学问诊,并与当地公司合作建立了岐黄中医学院,通过‘以医带药’方式推动中医药发展。”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以疗效敲开海外市场大门

  在焦晓磊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中成药企业都可以通过“以医带药”的方式推动中成药“走出去”。“我们公司比较注重中成药在西医临床医学或西医临床研究论证后的疗效是否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若得到认可,再以药为媒介开拓更多的国外市场。”

  焦晓磊认为,中成药作为中国的传统瑰宝,更讲究“道地药材”,国内药企可通过在海外建立分公司的方式,将中成药以颗粒、制剂、胶囊的形式推广到其他国家。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海外分公司将当地较好的保健品引进国内。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有29个国家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相关人士指出,目前仍有部分国家尚未对传统药进行立法,导致中成药只能以食品等身份在当地销售,很多本来可以入药的药材只能根据输入国要求相应删减,“削足适履”的中成药无法发挥良好的药效,降低了中成药的海外影响力。同时,食品的身份也使得中成药存在被消费者滥用的风险和被监管部门召回、上诉的风险。不仅如此,由于监管缺位,企业的合法权益如知识产权等也难以得到保护。

  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出口国家对传统药进行立法,才可以使中成药药品身份合法化,而且有助于当地政府和民众正确认识和使用中成药,保护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魏桥)

编辑:许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