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10月28日,由未来论坛联合北京四中、北京中学、一起作业、科大讯飞通过层层选拔,选出的14位杰出青少年代表登上了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的舞台,他们怀揣科学梦想分别与2017未来科学大奖3位获奖人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展开了对话。
施一公:直觉十分重要 但严谨的科学训练是所有直觉的基础
对话现场,“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教授说:“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觉得谁的钱多谁的地位就高,我很敬佩比尔盖茨,因为他把钱捐出来用于疾病防治和科学研究、帮助穷人和有需要的社会大众、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现场,一位学生代表提问施一公,这么多年的研究当中,您觉得直觉对于您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呢?施一公表示,直觉非常重要,但是直觉来源于严格充足的科学素养与训练。一个严谨的科学训练是所有直觉的基础,经过非常多次的训练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将所有的知识理解融会贯通,有一天突然之间思想火花碰撞,而产生灵感奇想。
谈到教育模式,施一公说,公平和卓越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过分强调公平会损害卓越,但是必须要保护和维持公平。比如高考,我非常支持高考,高考是唯一让农村、山区、家境贫寒的孩子摆脱自己世代境况的途径;没有高考,就没有现在一批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等社会精英从农村走出来。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匮乏、而人口众多的中国,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怎样鼓励创新是一个社会性问题,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需要一个社会的深入思考、智慧应对和整个文化环境的支持才能够实现。
“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与青少年代表合影。未来论坛/供图
潘建伟: 研究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件神奇的事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潘建伟教授也分享了他学生时代的趣事,潘建伟说,我的本科论文就是想证明爱因斯坦的观点是对的,量子力学是荒谬的。到现在,25年过去了,实验过程中反复证明量子力学是对的,一直没有办法把这个理论推翻掉。后来,我们发展起来一些有用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后来慢慢被发现,可以有点用。当同学问道,爱这种情感跟量子力学的关系时,潘建伟说,量子力学之前,我们没有办法来回答。光靠牛顿力学,我们知道时间是均匀的流逝,空间也是均匀的,所以宇宙永远存在下去。但是为什么?宇宙是怎么来的?量子力学则做出了解释。宇宙诞生于大爆炸,有一个奇点爆炸了,第一代恒星燃烧完了,爆炸变成中子星,爆炸过程中产生重元素,进化出第二代恒星,产生现在的太阳,才能有生命,没有重元素目前生命很难存在的。宇宙把我们进化出来了,某一天忽然说我们回过来看看宇宙是什么样的,本身是要经过很辛苦的过程。我们这么多粒子碰撞,我们能坐在这个地方说话,概率很小,这是很大的缘分。我没有办法从理论上来证明爱是必须的。也许等到某一天方程可以算出来,爱是方程本身的必然需求,但是现在还不知道,我只是说从宇宙开始进化,从没有生命的,进化到高等生命,然后回过来看这个世界,研究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事情,会产生一种敬畏之感。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潘建伟与青少年代表合影。未来论坛/供图
许晨阳:相信中国会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学强国
本次未来科学大奖首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许晨阳教授是获奖者中唯一的一位80后,他对在座同学说,我从小学学习数学的时候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历史上的数学家,大多都是西方人,所以我经常问自己,中国思维方式和西方的思维方式,在研究数学上有什么不一样。如果看数学历史,数学是从古希腊分析性的思维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可能东方强调综合性思维,我相信在数学研究,刚刚开始深入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分析性的思维,但是最后需要在一个更全局的观点看的时候,这两种思维都需要。被问到对国内数学发展的看法,许晨阳说,数学包括其他任何一个科学发展,都需要几代人的积淀。随着国力强大,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越来越多的数学家,可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也是国家提供给我们的机会。以前国家没有这样的财富来容纳这么多人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现在国家有了这个机会了,所以我相信中在我的有生之年将看到中国数学成为世界的一流数学强国。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许晨阳与青少年代表合影。未来论坛/供图
在每场对话结束时,三位获奖人分别为学生代表们颁发了由自己签名、未来论坛认证的证书,以此见证并鼓励青少年学生们继续发扬科学探索精神,不惧未来,勇往直前。
未来论坛是中国的商学跨界科学公益平台,不仅是科学面向公众的 “传播人”、科学界和商业界的 “对接人”、更是以民间资本激励科学突破的“推动人”。青年作为科技创新、筑造未来的生力军,激发青年创新思维、提高青年创新能力、助力青年创新实践,是未来论坛肩负的重要使命。本次“青少年对话获奖人”环节,通过科学大奖获奖者面向青少年讲述自身经验故事,分享自己学习与科研生涯中的点滴经验。不仅给众多热爱科学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与科学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且通过获奖者与青少年的互动与交流,传递科学精神,启迪科学思想,鼓励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科学事业当中,激励青少年走上科学之路。(许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