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 马利娜/供图
国际在线环球创业频道报道(徐佳航):9月11日至13日,以“万物皆变,人是安全的尺度”为主题的2017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联合指导,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和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同主办。
据悉,本届ISC大会期间,来自微软、思科、Palo Alto、Fireeye等全球100多家企业和相关机构的近千名顶级信息安全专家参会,围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网络犯罪、政企安全、人工智能、区块链、漏洞挖掘等重要领域的安全治理问题进行探讨。
网络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
近年来,网络攻击者对数据的攻击和破坏,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让全球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今年,由不法分子利用NSA泄露的危险漏洞“EternalBlue”永恒之蓝进行传播的WannaCry勒索病毒肆虐,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万台电脑遭到了攻击、感染,造成损失达80亿美元,已经影响到金融,能源,医疗等众多行业,造成严重的危机管理问题。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2015年12月23日下午,乌克兰首都基辅部分地区和乌克兰西部的140万名居民突然发现家中停电。这次停电不是因为电力短缺,而是遭到了黑客攻击。当天,黑客攻击了约60座变电站。黑客首先操作恶意软件将电力公司的主控电脑与变电站断连,随后又在系统中植入病毒,让电脑全体瘫痪。与此同时,黑客还对电力公司的电话通讯进行了干扰,导致受到停电影响的居民无法和电力公司进行联系。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杨小伟在本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中指出,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网络安全已经进入大安全时代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互联网安全领域领军人物、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发表主旨演讲,周鸿祎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安全时代。网络安全已经不仅仅是网络本身的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安全、人身安全等更广泛意义上的安全。”
周鸿祎指出,随着物联网、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他们开始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另外在物联网、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中开始使用一些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无人化的系统,无人值守的汽车、无人飞机、无人值守的武器,这些无人系统一旦被劫持,将带来更多、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对于中国的网络安全市场,周鸿祎表示有两个极端:虽然国家领导层非常重视,但是安全产业规模还太小。“一旦大型国企和银行需要安全服务,那产业就起来了。用五年的时间我感觉可以将中国打造一个网络安全强国。”
在谈到中外网络安全差别时,ISC联席主席、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齐向东也表示,和美国相比,中国的信息安全市场还有 15 倍的差距,因此,就中国来说,企业安全未来会是个巨大的市场。
周鸿祎表示要激励更多年轻人进入网络安全产业。目前该领域的薪酬水平已经得到了提升,大概提高了5- 10 倍,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该领域工作;另外就是越来越多的安全创业公司可以拿到融资,因为国家领导层的重视,创业企业也比较有机会拿到融资。
网络安全产业站上新风口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中央网信办副主任杨小伟对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升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维护国家的网络安全提出建议,他提出,维护网络安全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前瞻布局。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互联网领域发展变化非常快,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
“要加强技术创新,密切跟踪技术发展的演进,同步做好安全防护;要在互联网安全、区块链安全、人工智能安全、5G安全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提前谋划,有效防范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掌握工作的主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加大对企业的引导、支持力度,让企业成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杨小伟说道。
对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杨小伟表示,维护网络安全要加大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快网络安全学科的建设,支持高校、企业开展网络安全的职业培训,发现选拔网络安全的技术高手,形成网络安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据媒体报道,目前网络安全黑灰产业一年的产值已达千亿,而国内网络安全行业的全部产值还不到300亿。齐向东表示:“网络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无疑把网络安全推向了网络经济新风口,未来十年网络安全行业将迎来大发展,并有可能催生万亿级市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