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丰、三通一达先后上市,德邦A股提交上市申请书之后,又一家快递企业准备冲刺IPO。百世物流日前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书,拟融资7.5亿美元。据悉,负责百世物流此次IPO的投行包括花旗集团、瑞信、高盛、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在经过多年的疑虑后,目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兴趣开始升温。百世物流凭借“风口”,预计将在夏季过后上市。但是近年来快递业资本运作加速,行业增速放缓、利润降低等问题凸显,百世物流未来发展仍有待观察。
冲刺IPO
公开资料显示,百世物流创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杭州,其创始人为谷歌中国前联席总裁周韶宁。旗下包括前身为汇通的百世快递、百世快运、百世供应链、百世云、百世金融、百世国际、百世店加等事业部。
事实上,今年4月就有媒体报道称,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和富士康投资的百世物流,正计划今年在美国启动首次公开招股(IPO),融资金额约为10亿美元,有望成为今年中国公司在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交易。
国家邮政总局日前发布的《2016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年人均快递使用量接近23件,比上年增加近8件,年人均快递费支出287.4元,同比增长42.7%。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快速增长的市场背景下,百世物流的上市意味着我国大型物流与快递企业几乎全部启动上市计划。而上市后的企业主体,在行业增速放缓、利润降低等问题下,进入资本竞争时代。
获得多轮融资
资料显示,百世物流最早以物流供应链管理起家。2010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收购汇通快递和全际通正式进军快递和快运业务。
根据IT桔子的统计数据,百世物流已累计获得8轮融资,阿里巴巴、富士康、高盛集团等为其主要投资方。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最早的投资方之一,阿里系资本曾先后5次参与百世物流的融资,与后者关系甚为密切。目前,百世物流的最大股东即为阿里巴巴,阿里持有其7583.17万股,持股比例为23.4%,创始人周韶宁持有14.7%的股权。
也正是在资本的扶持下,企业快速增长。其中,百世招股书显示,百世物流2017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2.48亿元(4.7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8%。其中,来自快递的收入为20.95亿元(3.04亿美元),同比增加114%;来自货运收入为5.57亿元(8104万美元),同比增长137.2%。
目前百世物流主要的营收仍来自阿里系,这一比例将近八成。在招股书中,公司也将过于依赖少数几家电商平台列为风险因素,“我们总体上并没有与这些电商平台签订长期的合约关系,是这些平台上的商户选择我们为他们提供运输或其他物流服务。”
对此,快递业专家表示,百世物流之所以得到阿里系的重视,是因为百世物流产业链延伸得比较早,业务发展得比较均衡,长远来看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快递业务仍亏损
在营收增长的同时,百世物流却面临着亏损的尴尬。2014年至2016年,百世物流净亏损分别为7.18亿元、10.59亿元、13.63亿元,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运营亏损4.28亿元(6221万美元),净亏4.22亿元。
不过,百世物流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快递业务营收占比六成。快递以外,百世花了更多精力在做科技含量更高的“老本行”:供应链管理服务。在公司官网上,百世物流给自己的定位是“创新型智慧供应链服务提供商”。
从招股书也可以看出,除快递外,百世的产品还包括供应链管理(以线下的百世云仓设施作为基础)、快运(零担)、百世店加(专注便利店渠道)等。
但仍须注意的是,2017年行业需求增速有下滑迹象。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9.1亿件,同比增长30.3%,增速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56.7%。数据表明,我国快递行业需求开始进入降速期。
与此同时,低价竞争、人员成本上涨等众多问题仍未解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3974.4亿元,同比增长43.5%。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业务收入比重为73.9%,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不过,去年快递平均单价为12.7元,5年来延续着持续性下滑,较2012年的平均单价18.6元,下滑明显。
而这不只是百世物流一家,已在A股提交招股说明书的德邦物流也显示,2016年德邦总资产为57.13亿元,较2015年与2014年的36.67亿元和30.66亿元相比,分别增加20.16亿元、26.47亿元。但与此同时,其负债方面,2016年德邦负债总额达31.88亿元,较2015年的15.32亿元与2014年的12.58亿元分别增加16.56亿元、19.3亿元。这意味着,德邦资产扩张部分中80%是负债。(记者 梁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