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届剑桥大学国际房地产金融投资峰会举行
2017-09-30 09:08:10  |  来源:国际商报  |  编辑:徐佳航

  第五届剑桥大学国际房地产金融投资峰会近日在香港举行,城市发展、“一带一路”、O2O、联合办公等成为本届峰会的热门议题,200多位专业人士莅临此次峰会。

  在有关民企在“一带一路”中有何用武之地的讨论中,戴德梁行亚太区董事局主席暨大中华区行政总裁张国正表示,民企一直是“一带一路”的生力军。

  张国正认为,国企的优势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轨道交通、保障房、石油管线、港口城市开发和大型工业园区。而民企的合作机制灵活、成本低、服务范围广,能参与到这些工程项目的施工外包、零配件供应、配套支持等子、分项目之中。

  他举例说,中国交建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兴建超过20平方公里的建材家居工业园区,建设路网、产房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又大力吸引国内民营企业进驻产业园,促进国内生产转移以及当地经济发展。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可以说是“国企搭台,民企唱戏”,合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张国正直言,民企一直是“一带一路”的生力军。目前“一带一路”上PPP项目总规模超过10万亿元,已完成项目中的45%都由民企担纲。不过,大量民企仍是单打独斗,在新市场也面临不少挑战。建议民企紧密联系央企、国企搭建的平台,或者民企之间“抱团”有机协助,同时寻求专业的“走出去”顾问公司协助。

  关于“一带一路”投资机遇,张国正认为处处皆有机会。他说不少东盟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已经有多个中资项目,都运营得不错。而非洲是旅游胜地,但目前特别是国际品牌酒店匮乏,这也是投资者的机遇。在张国正看来,新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一带一路”要求从业者对世界各地市场、政策、资金、项目流程等加深了解,方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有所发挥。一个有实力、值得信赖的伙伴会令企业如虎添翼。

  据介绍,戴德梁行一直密切关注并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各种形式的合作,无论是老港改造、旅游地产、高科技产业园、酒店开发,从开发、投资顾问服务、资源整合到海外融资等方方面面,在五大洲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功协助企业“走出去”。(记者 李高超)

  原标题:民企是“一带一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