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8892980

010-68892503

中澳合作:“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2018-02-07 11:01:02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许炀  责编:韩东林

  2017年,“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吸引全球关注,热度持续攀升。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统计,美国、印度、英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对“一带一路”最为关注,意大利、泰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关注热度提升明显。在日前召开的“一带一路”新经济下发展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未来中澳经济环境趋势、“一带一路”全球经济新环境下的未来走向以及中澳发展、澳洲营商机遇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澳合作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新契机持续受到各界关注。以澳洲为例,有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澳洲第七大投资来源地和第五大对外投资目的地,中澳在对方市场的投资存量均超过800亿澳元。

  在上述研讨会上,凤凰卫视评论员郑浩回顾了自1972年中澳建交45年多以来中澳两国关系,提出“健康平稳、把握大局、管控危机”这三个关键词。对于澳洲经济,郑浩认为,随着国际环境变化,澳大利亚寻求地区主导权的愿望将不断加强,由此澳大利亚将迎来再次崛起的机会,未来,澳洲经济将呈现比较乐观的发展态势。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全面开放的新“抓手”,澳大利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天然优势,中澳合作也会带来许多新的投资机遇。比如,服务业的开发、消费领域、国际产能合作机遇等,都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特别是在产业合作及金融合作领域,有特别多的联动增长,未来,两国在银行、外汇、债券、货币政策等方面,均有广阔的发展与合作空间。

  郑浩认为,总体上看,无论是澳大利亚政府还是民间,对“一带一路”倡议都是积极的,特别是在企业界,已经开始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有大量的投资,也有不少项目。这种参与或多或少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当然最重要的获益者还是澳大利亚。

  中资企业应把诚信放在首位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积极进展。就金融服务来看,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统计,亚投行成员总数增至84个,42个为沿线国家,批准20多个投资项目,总额超过37亿美元;丝路基金已签约17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支持项目涉及总投资金额达800亿美元;有6家中资银行在沿线19个国家设立了80多家分行、子行、代表处等。

  作为一家在澳洲从事金融行业的民间企业,亨达集团名誉主席、资深外汇证券专家邓予立对澳洲的投资机会充满了信心。邓予立表示,成立于2008年的亨达外汇(澳洲)有限公司,总部即设立于澳大利亚悉尼,未来机遇特别多。邓予立说:“中澳关系相辅相成,从澳元的走势上看也很明显,如果中国发布一项经济数据,但不如预期,澳元马上就会走弱。近10年来,澳元对美元最低到过0.58美元,最高到过1.1美元以上,目前停留在0.75美元。澳元与人民币、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一带一路”的大机遇下,邓予立提醒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应把诚信放在首位。“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大家不要总去炒房地产、炒矿石,不要把当前利益放在第一位。”邓予立说,“去全球投资都应该这样,融入当地经济体,与当地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实现大家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互利共赢

  近年来,不断往返“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调研的胡必亮也表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两国投资关系不断加强,人文合作涵盖旅游、教育和移民等多个领域。但是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投资结构要改变,不能单纯地进行炒房、炒矿山,应以互利共赢的思路进行长期合作。

  比如在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方面,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0.1%,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893家,同比增长34.4%,实际投入额42.4亿美元;中国已与58个国家签署各类投资贸易协定;“单一窗口”综合简化率达59%。胡必亮说,在国际层面开展产能合作,哪个国家需要什么,就在哪个地方建厂,实现合作共赢。

  与会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为全球治理、特别是经济治理提供了新的供给,其最大魅力在于,把高大上的一些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进行务实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先进的制造业、优质的服务业、金融领域等都有望实现互利共赢。(记者 胡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