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如何守护好碳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

2022-04-27 11:36:02  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陈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指出,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体系,加强登记、交易、结算、核查等环节信用监管。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目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是交易制度中与其联系最紧密的环节,直接决定了参与碳市场的成本,而碳排放配额分配的依据就是碳排放数据质量。碳排放数据质量是全国碳排放管理以及碳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

  作为一种促进碳减排的市场机制,碳市场允许碳排放配额在不同企业之间交易,从而实现碳排放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高效配置。但是,在政策标准有缺失、监管不够严格的情况下,人为操作的空间就会出现。同时,由于目前碳排放核算方法存在天然漏洞,也给了碳交易利益相关方钻空子的机会。近期,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一批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这些典型案例反映出的问题值得关注。

  碳交易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处于起步阶段,碳排放相关制度与技术应用也在探索当中,客观上为碳数据弄虚作假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威慑力不强、碳排放执行不到位,使企业敢于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目前,碳排放领域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现有的碳市场规则尚未统一且层级不高,难以对碳数据弄虚作假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另一方面,碳排放数据核算存在较多模糊边界,核算依据涉及多种政策法规,且允许多套核算规则并行使用。过多的核算规则导致出现核算标准不一致、数据来源不统一等问题,为企业运用各种核算规则实现对数据的操纵提供可乘之机。此外,国内碳排放数据核算工作以IPCC核算方法为依据,但各地的实际条件不同造成其针对性和精准性较差。随着在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企业不断增加,能源品种、核算环节不断增多,核算精准度面临更大挑战的背景下,为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创造了“机会”。

  碳排放数据是碳交易市场的核心内容,如果企业的相关数据弄虚作假,以排放数据为基础而进行的交易就等于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加强监管约束,震慑某些篡改伪造数据的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使所有碳排放数据准确公开透明,以确保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碳排放相关方要切实承担起责任。数据的真实准确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前提条件。治理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现象,首先,碳排放主管部门要发挥监督帮扶作用。碳核查是非常专业的工作,涉及能源类型、工业流程、废弃物处理等诸多环节,因此部分企业可能在短时期内无法掌握所有细节,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监督帮扶活动,既能帮助企业算清楚自己的碳排放量,也可帮助企业算清碳资产。同时,提高碳市场的数据质量,更有利于碳市场功能的发挥。此次碳排放数据造假案例曝光,清晰传递出主管部门向数据造假说“不”的决心,释放出加强数据质量监管、维护全国碳市场制度权威、保障交易公平的强烈信号。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即将出台,必将会对技术服务机构形成更加严格的约束。其次,企业当守牢法律红线,压实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做好碳排放报告质量自我核查。只有保证碳排放数据的准确、真实、有效,才能为碳排放配额分配提供重要依据,为开展碳交易、保障碳市场有效运行打下基础。最后,第三方检测机构要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完善检测管理制度,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项目管理,提高工作合规性,确保数据真实性。同时,也要细化工作责任,杜绝层层转包,严禁“代签”“挂名”等现象,始终保持碳排放数据可追溯可追责。

  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为维护碳排放权交易公平、公正,要用好监督的刚性规范与技术的柔性约束,确保碳排放数据准确真实,为促进我国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形成有力支撑。一是通过立法避免既是“运动员”(碳咨询、碳交易)也是“裁判员”(碳审核)的现象出现。只有裁判员真正加大监管,拿出更严厉的处罚,才能提高企业碳排放造假的成本,推动运动员在技术上寻求减碳降碳之法,而不是为了利益在数据上做文章。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和信用体系建设,借助社会力量对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升全国碳市场的数据质量。三是地方碳市场要提高碳核查相关预算,使碳核查机构有能力留住专业人员,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核查任务,在碳达峰碳中和事业上实现共赢。

  以科技创新赋能推动碳排放技术提质升级。我国虽然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暂行管理办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温室气体排放的测量、报告和核查(MRV)机制,为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要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归根结底要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一是在碳报告中,通过智能合约将碳排放核心数据自动录入系统,从第一道环节卡死企业篡改数据的苗头。二是采取安全多方计算等隐私保护技术,在确保企业隐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企业自主披露碳排放信息。三是可通过物联网、遥感技术等方法解决碳排放数据生成和验证方面的真实性问题,运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体系,碳排放数据可以在控排方、监管方和核查方三方留存,确保数据不可篡改,防止合谋情况发生。同时,对链上及链下数据统一管理和交叉验证,从程序上把好碳排放数据真实性的最后一道关口。(作者 司海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