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加强投资合作 促进互利共赢

2021-08-30 10:06:18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陈晨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市场力量与民营角色》报告近日在京发布。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的发布会上,与会中非政商界人士、各国专家学者对中非经贸合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企业的对非投资,为当地推进工业化、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

  报告由中非民间商会组织50多名专家和研究人员撰写,调研了大量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通过63个案例,介绍中企积极参与非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致力于非洲减贫的实践,总结中非投资合作经验。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已成为非洲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为非洲加强互联互通和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进入了“小步快走”阶段,民营企业的作用不断增强。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奥努纳伊朱说,中国始终支持非洲国家的发展和建设。“非洲许多国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表明非洲对非中合作充满信心。非洲国家可以学习中国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成功经验。”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表示,投资合作是推动中非务实合作提质升级的强劲动力。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年均增长超过25%。中国对非投资在疫情形势下实现逆势增长。

  “中非投资合作互利共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既推动了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同时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支持,帮助其将优势资源转化成市场竞争力。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等对中国和非洲发展都有利,企业是将各项政策措施变成现实的通道。

  非洲自贸区秘书长梅内表示:“中国企业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为非洲加强互联互通和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企业为非洲带来了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支持”

  报告介绍了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南非标准银行、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加纳非洲世界航空、传音手机、四达时代等中非合作的成功案例。

  中地海外集团于2006年在尼日利亚投资成立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2013年开始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建立农业高科技产业园,集农作物品种研发及栽培示范、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农业技术培训、非洲农业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功能为一体。公司开设的技术培训班及现场培训累计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户超过5000人,在尼日利亚建立了7个种子生产合作社,已有5000多户农户加入,为当地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该公司还在布基纳法索、几内亚等西非国家推广良种,支持当地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及创造就业。

  布基纳法索驻华大使阿达马·孔波雷表示,布基纳法索非常欢迎并赞赏中国企业投资,中国企业在布的投资赢得了信任。“希望更多中国企业来到布基纳法索,我们愿意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

  塞内加尔驻华大使马马杜·恩迪亚耶说,报告介绍的案例将为进入非洲的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中国企业投资为非洲国家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西纳认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将继续成为非洲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非洲企业也在主动寻求与中国开展合作。中国企业为非洲带来了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支持,加速了非洲经济发展。”

  “非中合作对稳定非洲经济、减轻疫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将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列为重要目标之一。报告认为,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释放,非洲的城市化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制造业具有巨大潜力,中非合作面临新机遇。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薇拉·松圭表示,中国和非洲的合作态势十分强劲。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企业仍持续对非投资,为非洲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同时,双方的合作始终聚焦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中国对非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帮助非洲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表示,非洲与中国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很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和很多非洲国家展开。“在疫情持续蔓延等不确定因素下,非中合作愈发重要。非中合作对稳定非洲经济、减轻疫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在应对疫情和挽救生命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表示,中国对非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教育、健康和商业等领域,这些都是非洲所急需的。中国的发展经验将为非洲国家提供借鉴,帮助非洲加快实现减贫。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