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创业频道导航栏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滚动   |   环球快讯   |   环球专访   |   政策解读   |   会员页面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主任齐绍洲:应对气候变化及其风险任重而道远

2020-11-25 10:31:57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韩东林

  国际在线消息:为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企业环境责任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和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气候变化与企业环境责任论坛”(简称“论坛”)于11月14日在深圳举行。论坛旨在传递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中致力于气候保护及绿色复苏的“声音”及案例,探讨在环境恶化、疫情严峻的当下,如何号召全球企业勇担社会责任,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复苏。

  论坛同时作为“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 (简称“大会”)平行论坛推出。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主任齐绍洲:应对气候变化及其风险任重而道远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主任齐绍洲教授带来以“气候变化的风险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与对策”为主题的演讲,以下是齐绍洲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深圳标新科普研究院陈素平董事长的邀请,到这里来给大家做交流汇报。我们目前正在从事的有英国繁荣战略基金支持对中国气候风险的评估项目,是由刚才巢主任所在的国家气候中心、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其他合作单位,还有英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我们共同进行的一个为期两年的气候风险评估。刚才巢主任负责的是“直接风险”,从科学的角度给大家进行了研究成果的展示。我是负责“间接风险”,可能在座的企业家、政府对经济很关注,特别是到深圳是民营企业最有活跃度的一个城市,我今天主要是选取对企业这方面影响的内容,包括金融机构。

  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刚才巢主任从科学的角度展示了,可以看到这是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的。按照1.5度的碳预算可以看到,给我们留下的排放空间非常有限了。按照联合国IPCC第5次评估报告,无论是全球地表的温度还是海平面的变化、温室气体的浓度以及排放近百年来都是全球上升的势头。而全球碳排放并没有达峰迹象,还在进一步增长。中国碳生产率在主要国家里还是最低的,我们是个零头,当然因为硬币的两面,说明我们减排的成本相对他们还是要低多了。

  气候变化的风险,我以前在一个场合讲过,每个人觉得气候变化是未来的事,和现在的生产生活没有关系,所以不愿意现在付出努力。所以我们用影视的方式向大众传播,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在政治上有驱动力地采取气候行动。现在提出来的碳中和目标可以促进我们企业进入低碳、零碳、负碳、脱碳的行动,使社会经济实现绿色低碳的转型。大家由于存在着“吉登斯贝伦”以及囚徒困境,“我减了,你不减,我成本上升”“你减了,我不减,我就占便宜”,所以大家最后选择都不减,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及其风险任重而道远。

  气候变化的风险我们分两大类。一类是物理风险,就是刚才巢主任给大家侧重的,进一步分为急性风险和慢性风险。另外一类是转型风险,包括政策和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企业声誉风险。这里面的物理风险包括急性风险,指台风、飓风、风暴潮、暴风雨等等;慢行风险指长期浪潮、海平面上升等等。

  转型风险是我今天想给大家重点分享的,这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转型风险其中政策法律风险就是限制通过政策法律,限制对企业变化的不利影响。比如说我们对企业的碳排放,通过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只允许二氧化碳量,企业就会产生碳成本。企业不能很好适应,就会立马减少市场竞争力,包括各种法律和政策,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能源效率技术、捕获与封存技术等等。技术的革新如果一般没有很好跟上,这个企业就可能会被淘汰。市场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投资者的偏好,像特别承重商绿色低碳的理念也越来越强烈,不能再接受高碳服务。还有企业的声誉,是否达到政府所要求的减排标准,决策是否考虑气候变化的风险,是否披露了与气候相关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等等都会影响声誉,从而影响到业绩。

  具体到对企业面临的气候变化的风险,首先看企业的实物资产、企业资本、劳动力,受到从科学层面带来的直接物理风险,资产价值受损,企业员工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使你的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从而影响到盈利能力。这种盈利能力又转而对银行给你提供的贷款、保险给你提供的保险、机构投资给你进行的投资回报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违约的风险。转型风险也是同样的,受转型影响的企业盈利会发生变化。如果是上市公司对你投资的,你的估值,企业价值评估的时候会大大地折价。这些都会面临着贷款违约的风险、保险理赔增加、资产组合价值要被重新评估,所有这些都是气候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包括金融机构带来的各种风险。另外,对生产企业,比如说农业部门、能源部门,由于高温干旱、水资源的缺少,会对你的收益带来严重的影响,能源部门导致水短缺导致发电成本提高。有关飓风、洪水、野火使资产价格实体直接受损,或者让持有消费的风险对你产生认知的改变,从而重新提升估值。最后的影响是通过金融机构又进一步放大风险,银行贷款的违约率会大幅度提高,贷款的价值比也会改变。对保险,像重大灾害无论是寿险、财险、意外险这些都会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你还是按照比较低的概率定价的话,保险公司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包括机构投资者,你对一个资产投资如果没有考虑气候风险的因素,你就会高估价格,投资的风险更多,将来面临的风险更大。

  还有转型风险,我们深圳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一。最近有一个最新的变化,欧盟今年7月份已经在走它的相关的咨询程序,明年就要立法,后年正式实施碳关税,对出口欧盟的产品、耕耘的碳排量来征求关税。这个关税定价的意义是欧盟现在碳市场的碳价平均在30欧元,或者直接把你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比如航空,你就要按照我的碳市场的价格购买碳排放,这个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以外国人出口为主。我们对气候变化物理风险和企业的影响,特别是金融机构、银行业、保险业、金融市场做的各种评估还是很大的,包括广州高危供应商保险是4.1%,而且这是处于若干年前的。另外搁浅的风险,比如说特别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地方人民要快速地复工复产,今年前五个月CP上马的火力发电是前两年的总和。这其实是很危险的计划,因为全球都在进行碳综合,绿色低碳发展,我们都叫绿色复苏。一旦疫情稳定之后,这批高资产立马会搁浅,银行的投资、机构的投资、国家财政的投资,这部分全部形成搁浅的高资产,甚至被直接面临淘汰。包括为什么前一段欧盟的碳价格直接冲到了40多欧元,背后国际的石油机构开始大规模放弃石油的高碳资产,转而进行战略性的储备,因此也在进行转型。

  企业如何应对气候风险呢?我们推荐一个四维的模型。 第一是在企业层面,结合治理结构,最高战略层面要把气候风险纳入战略决策。第二,在治理结构里要在治理结构的决策层面考虑气候风险,还要对企业面临的气候风险进行详细的评估。第三,要了解企业使用指标和目标,使投资人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潜在风险,调整回报,要增加风险评估的透明度。所以G20国家专门设定了金融稳定委员会,G20领导人责成金融稳定委员会,要对全球的金融机构进行四个维度的金融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我们中国的平安集团是G20金融委员会选择的非常好的案例,按照四维评估模型的指标,一个是提高气候变化风险意识,在公司治理层面和战略层面,以及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有效管理风险,现在在向全球推广。气候风险我们要高度重视给我们的企业财产带来的巨大的潜在风险,而且这个风险不是遥远的未来,不是“吉登斯贝伦”和囚徒困境,而就在我们的身边。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给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危害,而气候风险是更深层次的、更长远意义的地球生态型系统危机,需要每个人行动起来。特别是企业家,需要我们的技术,需要我们的战略投资,需要我们的行动。尤其像陈素平董事长这样的人。谢谢。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国际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